当前位置:纳维网 > 生肖运势 > 洛阳紫微宫大火,洛阳紫微宫在哪个位置

洛阳紫微宫大火,洛阳紫微宫在哪个位置

内容导航:
  • 紫微宫的紫微宫
  • 洛阳有没有能匹敌西安大明宫的皇宫?
  • 武周的建筑
  • 洛阳为何没留下皇宫呢?
  • 历史上哪位皇帝在紫薇城称帝?
  • 武则天的皇宫在哪
  • Q1:紫微宫的紫微宫

    隋朝东都紫微宫,即唐改称的洛阳宫,在东都洛阳城西北角。宫城东西宽2080米,南北深1977米,主要分三部分。中部为大内,宽1030米,面积为4.09平方公里。相当于约六个故宫大小。(故宫总面积为0.72平方公里)。东部为东宫,西部为西隔城,均宽340米。它们之外侧各有夹城,分别宽190米和180米。
    隋洛阳城不对称,这是由于洛水自西南向东北穿城而过,导致城市西部宽阔;同时由于城北依山而建,受地域环境的制约,只能将广大的禁苑建在城西。这也便利了宫城与禁苑之间的交通。 宫城、皇城居于城市西北高地,城池坚固,内外砌砖,且宫城除了南面有皇城,北有圆璧城与曜仪城,东有东城,南面又有洛河,便于防御,城市的防卫更加严密。坊里的设置更加规整,注意利用自然条件便利城市交通,市场的众多以及水利渠道的设计更多地考虑了工商业。这些都是当时洛阳在中国城市建设上独具的特色。
    傅熹年认为:隋代洛阳城的宫城不居中,违反了自魏晋以来形成的都城布局传统,之所以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是因为隋朝洛水穿洛阳城而过的布局是效法南朝的建康城。而在宫城和皇城所处城市位置上,则是沿袭了北朝都城的旧规。因此,隋洛阳城的规划吸收了南北方都城建设的经验,是这一时期国家统一、南北文化交流密切的体现。
    从城市规划建设技术而言,傅熹年认为隋代修建洛阳城时采用了模数控制的设计方法,以宫城的中心部分——大内为基准,以宫城的长和宽规划全城。把它扩大四倍,即为皇城、宫城之总和,把它分为四份,则每份为一坊。换言之,全城以坊为单位,聚四坊为大内,聚十六坊为皇城、宫城之总和——子城。因此洛阳城是以宫城之广、长为模数规划全城,体现了这一时期城市规划设计的成熟。 主词条:隋唐洛阳城
    隋炀帝大业三年,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洛阳城 ,宇文恺在对洛阳城进行设计的时候,特别注意洛河点缀城区的作用,果断地改变了自魏晋单一宫制以来的左右对称都城布局,使这座城市别具风韵,并把城市的各部分与天子联系在一起。以“洛水贯都,有河、汉之象焉” ,洛水的流水喻天上的银河, 位于洛河两岸的里坊区,象征着银河两岸的繁星,把京城看成天帝的皇居“紫微宫”,紫微宫居洛阳城的西北角,象征着紫微星,即天之中央的北极星。架在洛水上的最大的桥和宫城的南边正门相连,叫“天津桥”,天津意思是天上疆界上的港,在这儿停、发驶往银河的船,而洛阳的定鼎门大街,连接宫城正门和郭城正南门“定鼎门”的御道,宽110米称为“天街”,有天子之街的意思,对应于天上的“天街”星座。
    隋唐城中轴线北起邙山,穿过宫城、皇城、洛水上的天津桥,外郭城的定鼎门,往南一直延伸到龙门伊阙,这就是隋炀帝心中的中轴线,从此都城的中轴线包含了天地之间的呼应和互动,从一座城市的地标含义,成为了一个王城的所在,这一理念也延续到了北京的紫禁城。
    这样,城市与周边自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突出了城市的气势。因此,唐人韦述说洛阳城“北据山麓,南望天阙,水木滋茂,川原形胜,自古都邑,莫有比也”。 紫微宫在皇城北部,东西四里一百八十步,南北二里八十五步,周回十三里二百四十一步 。南面有三门,中间正门为应天门,东为兴教门,西为光政门。应天门内为乾元门,乾元门内为皇宫正殿乾阳殿(唐改为乾元殿,武周改建明堂)。
    隋唐洛阳皇宫三大殿依次为:乾阳殿(唐称乾元殿)、大业殿(唐称贞观殿)、徽猷殿。其中乾阳殿规模最大,其体量和面积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宫殿之一。乾元殿不仅为上朝之殿,帝国每年的元日大朝会和新皇登基大典都在此举行。 这座新建的都城,主要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宫城于大业元年(605)由卫尉卿刘权、秘书丞韦万顷监筑,“城周匝两重,延袤三十馀里,高四十七尺”。 东西四里一百八十八步,南北二里八十五步,周长十三里二百四十一步。皇城东西五里十七步,南北三里二百九十八步,周长十三里二百五十步,城高三丈七尺。宫城北面又有圆璧城与曜仪城,起保卫宫城的作用;东面则修建有含嘉仓城和东城。皇城和宫城西面则是皇家园林——西苑。
    大内前为朝区,后为寝区。朝区最前为大内正门则天门,上建高两层的门楼,门外左右建阙,形制与大兴宫承天门近似,而规模过之。朝区主殿为乾阳殿,是面阔十三间、高约50米的巨大殿宇,四周有廊庑,四面开门,形成全宫最大的宫院。南门乾阳门南对则天门。东西门外各有东西向街,东门街北为文成殿,西门街北为武安殿,二殿与乾阳殿东西并列,也各有门庑,形成独立宫院。东西门南侧为官署,东为门下省,西为中书省。在乾阳、文成、武安三殿之北是宫中第一横街,东西端分别通入东西隔城,街北即寝区,是朝寝两区分界线。寝区中为主殿大业殿,南有大业门,是皇帝隔日见群臣听政之处。大业殿左右各有若干殿与之并列,均为独立宫院。大业殿之北为宫中第二横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寝宫,外臣不得进入。寝宫中轴线上主殿名徽猷殿,它的左右和后方又有若干殿。大业、徽猷两组宫院前后相同,加上周围各殿,用围墙封闭,共同组成寝区。大内之西,在西隔墙内北部有九洲池,也是苑囿区。池北为皇子住所,池南有举行大宴会的五殿,是由五座殿聚合成的巨大楼阁。
    综观隋所建大兴宫、东都宫的布局,和南北朝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一,宫墙由内外三环改为前后数重,自南而北分全宫为朝、寝、后苑三大部分;其二,朝区主殿只有太极殿一殿,取消了左右的东堂和西堂;其三,朝堂及尚书省由原在太极殿东南迁出宫外,自魏晋以来在朝区东侧由朝堂、尚书省、司马门形成的东侧次要轴线从此取消;其四,魏晋以来在太极殿举行的大典改在宫中正门承天门,在东堂和西堂举行的日朝、常朝和日常起居活动改在太极殿和其后的两仪殿,宫中象征三朝的建筑,由太极殿与东堂、西堂形成的东西三殿并列,改为承天门、太极殿、两仪殿形成的一门二殿前后相重。这些不同表明中国宫殿布局在隋唐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主词条:应天门
    应天门为隋唐洛阳城紫微宫宫城的正南门,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和开展外交活动的地方,功能类似北京午门。武则天称帝等仪式都在应天门城楼上进行。
    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垛楼和东西阕楼及其相互之间的廊庑为一体的“门”字形巨大建筑群,其中阕高120尺,按照唐代一尺29.4厘米来计算,这座恢弘的城楼差不多有今天的十二三层楼高,比北京的天安门还要高。
    洛阳城应天门一侧三出阙,两侧共六阙。这是古代都城宫城正门最高礼制。天子三出阙是中国古代最高礼制的都城门。是古代皇帝享用的的最高礼制。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城门阙遗址。这种建筑形制对北宋、汴梁时期的丹凤门和明清时期的北京故宫午门影响深远,在中国都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隋乾阳殿
    乾阳殿为隋朝洛阳宫城紫微宫的主殿,隋称乾阳殿,唐时又称乾元殿、万象神宫、通天宫,五代后晋、后唐、后梁时又称朝元殿、宣德殿。乾阳殿从地面至鸱尾的高度为170尺,折合今尺为49.98米,其高度比今日尚存的明清太和殿、祈年殿都要高出许多,其体量规模之大令人惊叹,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华丽的宫城正殿之一。
    唐乾元殿
    隋末秦王李世民攻克洛阳后,因为看到其宫殿过于奢侈,而曾“焚东都紫微宫乾阳殿”。显庆元年,敕司农少卿田仁佐因旧余材,修乾元殿,高一百二十尺,东西三百四十五尺,南北一百七十六尺。至麟德二年三月十二日,所司奏乾元殿成。
    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建造的这座乾元殿,尺度记载比较细致,因为初唐之时,去隋不远,且唐代乾元殿仍因隋乾阳殿之旧址而建,在尺寸上也有可能因应了隋代旧尺,我们仍以一尺为0.294米计算,推测出这座大殿的基本尺寸:其东西面广345尺,折合今尺为101.43米;其南北进深为176尺,折合今尺为51.744米;其高120尺,合今尺约为35.28米。这座建筑在高度上已经与今日尚存的明清故宫太和殿的高度十分接近了,但其面广与进深的尺度,却是太和殿的1.5倍。
    武周明堂
    明堂,亦称天宫,是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著名的“七天建筑”中最高大的两个建筑之一,为武则天时期洛阳太初宫的外朝正衙主殿。明堂原为隋炀帝时所建的乾阳殿,后经四次被毁,四次修建,先后九次易名。唐睿宗垂拱三年( 687 年)二月,武则天下诏拆除了正殿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初号“万象神宫”。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696 年)三月,明堂被毁之后的第二年,重新建造的明堂重新落成,重建后曰“通天宫”。
    据《资治通鉴》“唐纪”中记载,明堂共三层,底层为四方形,四面各施一色,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面效法一天中十二个时辰。顶层为圆形,四周环绕九龙雕塑。中间有周长十五米左右的巨型木柱,上下通贯,故此又名为万象神宫。明堂是史上体量最大之木构建筑,基底正方90米X90米,高88米,唐代建筑技术之巅峰巨作。其建筑技术和施工技术惊世骇俗。
    明堂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武则天时期修建的明堂和天堂,是隋唐城大遗址宫城核心区保护展示工程中的重要建筑,保护展示工程于2012年4月初步落成。
    明堂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礼制建筑,为儒家的礼制建筑典范,是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开创了明堂建筑由方到圆的先河,其形制及理念为北京天坛“祈年殿”所延用。

    洛阳紫微宫大火,洛阳紫微宫在哪个位置,第1张

    Q2:洛阳有没有能匹敌西安大明宫的皇宫?

    有,紫微城,比大明宫大一平方公里
    紫微城,又称紫微宫,是隋唐洛阳城宫城,隋、唐、武周帝国的大朝正殿,中心和国家象征, 位于隋唐洛阳城西北隅,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次年竣工。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号洛阳宫,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称太初宫。自建成后,陆续成为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北宋七朝的理政之所,存世53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宫。
    紫微城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其惊世骇俗的建筑形制影响到了东亚各国的宫殿建设。尤其在武则天时代修建的明堂、天堂等建筑更使它别具特色,成为世界奇观。紫微城占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六倍;宫内有别殿、台、馆3500多所,宫室合9990余区。

    Q3:武周的建筑

    于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建成,号“万象神宫”,富丽堂皇,准许民众入内参观。武太后又令于明堂之北起天堂,以贮夹像。颁《亲享明堂制》。
    后来武则天称帝万象神宫成为武周王朝的中心,每年举行祭天地的仪式,同时迎接各地使节。
    唐明堂乐章记载万象神宫记载,千官肃事,万国朝宗。载延百辟,爰集三宫。君臣德合,鱼水斯同。睿图方永,周历长隆。
    明堂为武则天垂拱四年(668年)在乾元殿旧址上建造。据文献记载,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为多边形,圆顶。有上中下三层,古人认为明堂可以上通天象,所以“下层象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圆盖,盖上盘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圆盖。”上层为圆盖顶亭子,上立高一丈的涂金铁凤,屋顶铺木胎夹纻漆瓦。明堂有上下贯通的巨木中桩,作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干。明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反映其设计与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武则天时期,曾在此宴飨群臣,接受朝贺,发布政令。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武则天时的一些宏伟建筑物先后被毁掉。开元二十七年毁明堂上层,改修下层为新殿,次年又改新殿为乾元殿。
    1986年发掘的武则天明堂遗址,在遗址中心夯土基址中心部位,发现有一圆形大柱坑,口部直径9.8米,深4.06米。坑底为四块方形大青石拼成的巨型柱础。武则天执政期间,为她正式登基称帝作准备,决定建造明堂,遂令沙门薛怀义负责主持此项工程,于垂拱三年(687年)春至四年(688年)正月,近一年的时间在东都洛阳宫城内建起了号称“万象神宫”的明堂。明堂的建造,标新立异,与汉以来在都城南郊高置的礼制性建筑不同,而是按周朝制度,“上堂为严配之所,下堂为布政之居”。)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武则天被册立为皇后。显庆二年(657年)10月,高宗“循皇后武氏之请”首次东幸洛阳,并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州官吏并如雍州”,把洛阳升格到都城的地位。这是武则天迁都洛阳的第一步骤。
    此后的二十六年间,唐高宗李治曾九次来往于东西两都,寓居洛阳十一年。
    上元元年(674年)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
    永淳元年(682年)居洛后,不复西返。唐高宗尚未东幸洛阳前,便着手修葺洛阳宫殿。显庆二年4月,他命司农少卿韦机(韦弘机,为避讳改为韦机)为司农卿兼知东都营田,完葺宫苑,从而揭开了大规模的营建东都洛阳的序幕。韦机在洛阳宫原有的基础上,增建了许多宫殿设施,禁苑中修造了高山、宿羽两宫,制度壮丽;沿洛水建造了奢华无比的上阳宫,显胜一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官名、官服都加以变更;洛阳城的许多名称也加以变动,改东都为神都,东都苑为神都苑。洛阳城的建设也进入了她辉煌灿烂的时代。神都洛阳增建了许多壮观的建筑物,如宫城里的万象神宫、天堂,端门外的天枢,则天门及阙等。为自己帝位的巩固,建立新秩序,迈出重要的一步。
    此外,武则天迁十万户居民入洛阳,使洛阳人口超过百万;疏通城内水上交通,大力发展商业等举措对洛阳成为当时亚洲的第一大都市、国际贸易城和“丝绸之路”的东起点。
    天阙:即龙门“伊阙”,位于中轴线的最南端,对应于天上的“天阙星座”。
    天街:即“定鼎门大街”,连接宫城正门和郭城正南门“定鼎门”的御道,宽110米。“天街”有天子之街的意思,对应于天上的“天街”星座。
    天津:即“天津桥”,隋炀帝时所建。洛阳就像天帝的居所“紫微宫”,洛水就像天上的“银河”,其上之桥则喻意通向天庭天子之渡口,故取名“天津桥”。
    天枢:立于皇城正门端门外、天津桥头以北之“万国颂德”铜铸纪念碑,高30余米,对应天上的“天枢星”。
    天门:即宫城正门“应天门”, 对应天上的“天门”星座。隋、唐初之时称“则天门”,睿宗李旦因避其母名讳而改名,晚唐五代时期称“五凤楼”,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李世民取东都时因太过奢华而被焚毁,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重建。平面呈“凹”字形,双向三出阙,由门楼、朵楼、阙楼组成,是隋炀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经考古发掘,“应天门”形制为北京故宫宫城正门“午门”之最初原型。
    天宫:即“明堂”,初号“万象神宫”,重建后曰“通天宫”。史上体量最大之木构建筑,基底正方90米X90米,高约88米,唐代建筑技术之巅峰巨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礼制建筑,开创了明堂建筑由方到圆的先河,其形制及理念为北京天坛“祈年殿”所延用。
    天堂:即礼佛堂“天堂”,内贮大佛,高度估约150米以上,史上最高之木构建筑。

    Q4:洛阳为何没留下皇宫呢?

    没有留下皇宫的城市不只是洛阳,西安、开封、安阳、郑州、杭州、成都等大多数作过都城的城市都没留下皇宫,没有留下的原因大部分是焚于战火,一少部分则是历史自然变迁逐渐败亡。目前留下的只有北京的明清故宫,南京的明皇宫和沈阳的盛京故宫。

    洛阳作为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自然也有皇宫存在,但因其建筑多为土木结构,战火焚毁频繁,再加上历史久远,自然灾害及岁月侵蚀,目前都已不复存在了,现在存在的都城遗址有:夏都二里头遗址、商都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和随唐洛阳城遗址。其著名的宫殿有,东汉北宫、南宫,随朝紫微宫,唐朝上阳宫,武周明堂。

    一、西周成周及东周王城

    周武王灭商后,就打算在关东建立新都,后来武王死了,周公辅政,决定兴建新都。周公,卜卦说“周兴于岐、成于洛”,所以应在河洛地区建立新都,周朝才能成就天下,于是在涧河与洛河交汇处营建洛邑(一说在瀍河与洛河交汇处)。新都建成后,周成王迁都洛阳,在洛阳置九鼎,分封71国,并接受诸侯,开启“成康之治”,成就周朝天下,因此成王死后庙号被遵为“成王”。自此洛阳称“成周”,丰镐称“宗周”,也就是守住祖业、埋葬祖宗、放祖宗牌位的地方。

    公元前710年,宗周灭,周平王东迁洛阳成周后,成周城开始被称为“王城”,遣址为现在的洛阳王城公园。公元前510年,周敬王为避“王子朝之乱”,又在现在的白马寺附近建立新都,沿用“成周”名称,被称为“东周”,旧都“王城”被称“西周”,周郝王时又迁到了“王城”。后来周王又在巩义封了个“小东周”。

    二、东汉洛阳城南宫、北宫

    刘邦建汉后,起初定都洛阳,居住于位于白马寺东边的成周城。迁都关中后,洛阳作用依然重要,汉初刘邦东出平叛基本住洛阳,汉景帝削藩平“七国之乱”,洛阳是前线指挥部,武帝后洛阳逐渐发展成为经贸大都市。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定都洛阳,重新整修扩建洛阳城,整修洛阳宫殿,即后来的“南宫”,南宫就是刘秀的皇宫。

    根据元《河南志》记载,南宫的主体宫殿坐落在南北中轴线上,自北而南依次为:司马门、端门、却非门、却非殿、章华门、崇德殿、中德殿、千秋万岁殿和平朔殿。中轴线东西侧各有两排对称的宫殿建筑。西侧两排自南而北依次排列。东排为鸿德门、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门、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西排为云台殿、显亲殿、含章殿、杨安殿、云台、兰台、阿阁、长秋宫、西宫。东侧两排,西排为金马殿、铜马殿、敬法殿、章德殿、乐成门、乐成殿、温德殿和东宫;东排为侍中庐、清凉殿、凤凰殿、黄龙殿、寿安殿、竹殿、承风殿和东观。另外,清代学者惠栋考证南宫的宫殿还有:九龙殿、广德殿、安福殿、和欢殿、翔平殿。

    汉明帝继位后,嫌“南宫”老旧窄小,开始在原宫殿的北边修建新宫,从汉明帝永平二年到永平八年建成,新宫称为“北宫”,南北宫之间有复廊连通。北宫雄壮丽成为国家办公的地方,皇帝大朝议事就在北宫的德阳殿。

    根据元《河南志》的记载,北宫之中,坐落在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温饬殿、安福殿、和欢殿、德阳门、德阳殿、宣明殿、朔平署、平洪殿。中轴线西建筑,自南而北分别是:崇德殿、崇政殿、永乐宫。崇德殿南有两门,东为金商门、西为神虎门。两门南面有两观,东为增喜观,西为白虎观。中轴线东有两排建筑,自南而北分别依次是:西为天禄殿、章台殿、含德殿、寿安殿、章德殿,东为永宁殿、迎春殿、延休殿、安昌殿、景福殿和永安宫

    到了东汉未年,董卓迁汉献帝于关中,为杜绝关东群雄在洛阳复立汉朝,便一把火烧了洛阳城,南、北二宫也焚于火中,自此从周朝到东汉一千多年的洛阳城毁灭。

    三、魏晋洛阳城的太极殿

    曹丕代汉后,从许昌迁都洛阳,于黄初元年重修洛阳城,在东汉北宫的基础上重修洛阳宫。曹丕修洛阳城参考河北邺城的建筑格局。公元237年,诸葛亮死后魏明帝感觉压力消除,开始大修宫殿,在原来南宫的基础上修建太极殿、昭阳殿等宫殿。

    据《太平御览》和《资治通鉴》等书记载,太极殿建在高大的二层台上,面阔12间,正面设左右两个升殿的踏步。殿内设有金铜柱4根.是魏宫最巨大豪华的殿宇,两侧分别建有东堂和。太极殿是皇帝举行等重要礼仪活动的主殿,东堂是皇帝日常处理朝政、召见群臣、讲学之所,西堂是皇帝日常起居之所。正殿太极殿与东西堂一字并列,这种布局起源于曹魏,并一直到北朝末年,隋朝修建大兴宫才改变,使用时间长达近350年。

    太极殿设立中轴的建筑模式后来成为典范,历代王朝建设皇宫时都参照太极殿的建筑风格,建立南北中轴,东西对称的格局。太极殿这个名称后来在西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以及后来的随、唐、宋都曾沿用。

    西晋司马炎代魏后,都城还在洛阳,继续沿用曹魏宫殿,司马炎就是在太极殿登及。西晋未年,“永嘉之乱”,匈奴前赵的刘聪攻破洛阳,纵兵烧掠,洛阳宫殿惨遭毁坏,太极殿也随之不存。

    四、北魏洛阳城

    鲜卑拓拔氏建立北魏后统一了北方,开始都城在山西平城(大同),由于平城偏北,不利于汉化和统治中原,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将都城从北部的平城迁至华夏腹地洛阳,之后洛阳重新成为帝都。北魏迁洛后,立志于汉化。因此都城、宫殿规制多沿用魏晋旧制,北魏洛阳皇宫正殿亦曰“太极”。

    由于长期战乱北方到处都残破不堪,成为首都后洛阳人口不断增长,文化经济繁荣,孝文帝开始大规模整修扩建洛阳城,经过多年的建设,建成北魏洛阳城。建成后洛阳城分为“内城”“外廓”,南北大街称为“铜驼街”,坊间格局整齐划一,成为都城建筑史上的典范。

    北魏太极殿作为皇宫的正殿,是新皇登基、和处理重大事件的正殿,由正殿、东堂、和四周的廊庑组成,是宫城中最大的殿庭院落。公元534年大将高欢立元善见为帝,迁都于河北邺城,并迁洛阳40万户于邺城,大拆除洛阳宫殿,将建筑材料运往邺城,自此从曹魏以来300年的洛阳城又变为废墟。

    五、随唐洛阳城紫微宫

    随文帝随朝建立后感觉北周遗留都城太过狭小,便在东南方兴建“大兴城”,但大兴城建设过于仓促,选址有问题,不久后缺点便暴露出来。首先就是缺粮,再次就是水咸,关中一遇大旱大兴城便运不来粮食。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渭河不能行船,大兴城断粮,无奈随文帝只好携带满城百姓到洛阳就食。再一个就是大兴城太热,没树木,一到夏天就奇热难受,随文帝后来又靠山建立仁寿宫避暑。

    自西晋灭亡后天下分裂三百多年,南北东西都形成巨大的裂痕,随着全国的统一这些问题都暴露出来。随炀帝即位之初便发生了汉王杨谅叛乱,叛乱很波及山西河北地区,随炀帝立即从洛阳调兵剿灭叛乱,并迁河东20万户于洛阳,由此随炀帝深刻认识到洛阳的重要性。为便于对东方南方的控制,同时也是为了摆脱关陇集团的本位主义,随炀帝登基第二年决定建立东都洛阳,一年后东都建成,随炀帝迁都洛阳,居紫微宫。

    新洛阳城选在了周王城东南,汉魏洛阳城西南的洛河两岸。这一次宇文恺吸取关中大兴城的教训,按照洛阳的山川地貌进行规划设计,真正实现“天人合一”的理念。改变传统的左右对称城市布局,把城市各个部分同天子连系起来,以洛河为天上的“银河”,皇宫为天帝的“紫微宫”,宫城正南门跨洛河的桥为“天津桥”,连接宫城与廓城的御街叫“天街”,廓城的正大门“定鼎门”。隋唐洛阳城的皇城中轴最南正对龙门,使宫城(紫微城)、皇城(太微城)的正南门,与龙门、伊阙相对,将宫城布置在都城地势最高的西北,象征居于天之中央的,故而又被称为“紫微宫”。

    “紫微宫”又称“紫微城”,建成后富丽堂煌,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皇宫,其建筑形制可谓登峰造极,尤其在武则天时代达到鼎盛,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乃当时世界上一大奇观。紫微城占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六倍;宫内有别殿、台、馆三千五百多所,宫室合九千九百九十余区。紫微宫三大殿依次为:乾阳殿(唐称乾元殿)、大业殿(唐称贞观殿)、徽猷殿。三朝前后相重,以宫城正门应天门(则天门)为大朝(外朝),朝区正殿为日朝。

    唐朝,李世民击败王世充,攻占洛阳城,忌紫微宫奢华,便拆毁乾阳殿与应天门。唐高宗李治到洛阳后又在宫城西建上阳宫,上阳宫内有观风殿、化成院、麟趾院、芬芳殿、本院及西上阳宫组团,气势雄伟,风景秀美。在洛阳唐高宗确定实行两京制,和武则天长期在此办公。后来武则天称帝后,改洛阳为神都,又修建了明堂、天堂、集仙殿等,称紫微城为太初宫。

    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攻破洛阳后在洛阳称帝,唐肃宗李亨借回纥兵平乱,答应收复长安后让回纥兵任意抢三天。结果收复长安后李亨怕长安人骂他,便又对回纥将领说等收复洛阳后让其在洛阳任意抢劫,结果唐朝收复洛阳后,回纥兵在洛阳住意烧杀抢劫,便洛阳城再一次陷入浩劫,上阳宫及紫微宫毁坏严重,到唐德宗时彻底废弃。

    中、晚唐及五代时了虽然对洛阳城有修复,但终不及盛唐以前三分之一。同时随着开封的崛起,洛阳虽是北宋的西京,但地位日渐降低。到南宋时,宋与金,宋与蒙古争夺洛阳城,洛阳再次遭受兵焚,随唐洛阳城彻底成废墟。明清时期又在洛河北岸重建洛阳城,即现在的洛阳老城。

    Q5:历史上哪位皇帝在紫薇城称帝?

    首先纠正一下,是“紫微城”,没有草字头。

    在紫微城执政的皇帝,计有隋炀帝、隋恭帝、(郑)王世充、唐太宗、唐高宗、(周)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燕)安禄山、(燕)安庆绪、(燕)史思明、(燕)史朝义、唐昭宗、唐哀帝、后梁太祖、后梁废帝 、后梁末帝、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宋太祖、宋真宗等,共计9朝25帝。

    Q6:武则天的皇宫在哪

    是,开始她的皇宫在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后来据说是因为她把王皇后和萧淑妃残忍折磨陷害致死后,心中十分不安,好像是王、萧的鬼魂在作祟,经常在梦中出现王皇后和萧淑妃披头散发、血流满面、张牙舞爪的影子,使她惶惶不可终日。先是搬进了大明宫去居住,结果没有一点效果,恶梦仍然每天困扰着她,让她惊恐不安。为了躲避王、萧的冤魂,武则天才长期居住洛阳并迁都洛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