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孔子去齐囯【画饼焉能充得饥,】想法脱离实际【空劳心力梦魂飞。】做事得不偿失【半途欲歇溪桥店,】不如安静下来【指食鱼竿向钓矶。】考虑自食其力十一·朱卖臣马头波水【不是姻缘是夙冤,】姻缘是冤家【休将心地起浪然。】莫要妄动心【但能守已平平过,】只等时机到【逢马须知有善缘。】七月有良缘
原文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⑦可及哉?”
子路曰:“学岂⑦有益也哉?”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⑧策①,操弓不反檠②。木受绳则直,人受谏⑨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⑥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④,镞而砺之⑤,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⑩。”
注释:
①不释策:不放下马鞭子。
②操弓不反檠(qíng):射手操持在手里的弓是已经矫正好了的,不再用檠来校正。檠:校正弓的器具。
③达于犀革:达,透。射穿犀牛皮。 犀革:犀牛皮制品。
④栝(guā)而羽之:给箭栝装上箭羽。 括:箭尾。
⑤镞(zú)而砺之:装上磨锋利的箭头。 镞:箭头。砺,磨砺使锋利。
⑥揉: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直的变曲。
⑦岂:通“其”,代词,可以解释为大概。 岂(另一个):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⑧释:放下。
⑨谏:直言规劝,批评。
⑩受学:从师学习。
通俗解释
子路最初见教于孔子的时候,孔子问:“你的爱好特长是什么”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个,只是以你的能力兴趣,而加之以圣贤的学问,难道(别人)还能比得上吗。”
子路问道:“学习圣贤学问有什么好处?”孔子回答道:“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驾御没有驯服的狂马就不能放下马鞭子,操持在手上的弓是已经矫正好的,不能临用再矫正。木材依据墨绳砍斫所以能挺直,人能接受劝谏就不失圣贤的智慧。接受尊崇圣贤的学问道德经验的人,谁不是顺利而有成?毁灭仁义,厌恶读书明情理之人,自己一定和刑罚接近。所以君子不能够不学习圣贤。”
子路说:“南山有竹子,不要揉捏自然笔直;斩断了使用,可以穿透犀牛皮。根据这个现象来说,何必一定要学习?”孔子说:“给竹子的尾部装上羽毛,前面安上锋利的箭头,那么他能射透得不是更深吗?”子路再三礼拜孔子,说道:“恭敬的接受教诲。” 子路将行,辞于孔子。子曰:“赠汝以车乎?赠汝以言乎?”子路曰:“请以言。”
孔子曰:“不强不达①,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复②,不恭失礼。慎此五者而已。”
子路曰:“由请终身奉之。敢问亲交取亲③若何?言寡可行④若何?长为善士而无犯若何?”
孔子曰:“汝所问苞⑤在五者中矣。亲交取亲,其忠也;言寡可行,其信乎;长为善士而无犯,其礼也。”
注释
①不强不达:不努力坚持就达不到目的。
②不信无复:不讲信用别人就不会再相信。论语: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即信念和道义接近,言语就可以落实在实际生活中。
③亲交取亲:亲交:亲朋好友的交往。取亲:取得亲人的信任。
④言寡可行:言简意赅,可以实行。
⑤苞:通“包”,包含。
通俗解释
子路学成将要出行离开,向老师告辞。孔子说:“是赠送你车呢还是送你几句话?”子路说:“请老师教诫以言。”
孔子说:“不努力精进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勤勉操劳就不会成功,不忠实就没有人亲近,不守信用,妄语不信服于道义,那么人们就不会有第二次的相信你。不恭敬就失去了礼义的精神,徒有形式。敬慎的实行这五条罢了。”
子路回答说:“我请求终身奉行这五条。请问老师亲朋的交往,能得亲情,要怎样才好?怎样才能不费言辞而能推行于人?长久的做善士,不会相互的冒犯,要怎样做?”
孔子说:“你问的问题就包含在我送给你的五句话里面。亲朋的交往,取得亲交的亲情真心,是自己的忠实。不费言辞,人皆敬而行之,这是自己的信念接近于道义,诚信。长久的为善士,相互间不会冒犯,这是遵循礼义的结果。” 原文
孔子为鲁司寇1,见季康子,康子不悦。孔子又见之。
宰予进曰:昔予也常闻诸夫子曰:王公不我聘2则弗动。今夫子之于司寇也日少,而屈节数3矣,不可以已乎?
孔子曰:然。鲁国以众相陵4,以兵相暴之日久矣;而有司不治,则将乱也;其聘我者,孰大于是哉。
鲁人闻之曰:圣人将治,何不先自远刑罚。 自此之后,国无争者。
孔子谓宰予曰:违山十里,蟪蛄5之声,犹在于耳,故政事莫如应之.
注释
1 司寇:掌管刑狱、法纪等事。后世作刑部尚书。
2聘:聘问,主动请教。
3数:数次,屡次,多次,频繁的。
4陵:山陵,引申为在其之上,比喻欺凌,侵凌。
5蟪蛄:从虫,知了。领导好比是山,蟪蛄的叫声比喻领导的言行,为众人所瞩目。
通俗翻译
孔子做鲁国的司法部长,去拜见领导季康子,季康子不高兴。孔子又去见季康子。
孔子的学生宰予说:“我过去常常听老师您说过,在位的王公大臣如果不是主动的来请教,就不应该妄动。如今先生您被任命为司寇还没有几天,却屈节求见领导多次了,您老人家就不能省省心停停吗?”
孔子说:“是有这个道理。但是鲁国的民风以众陵寡,以强欺弱;凭着武力相互的侵暴的时间已经很就了;但是执政的人不能够教化治理,那么今后国家就免不了要大乱;现在国家让我来治理,王公以礼聘任我,有比这个更大的礼遇和信任吗?”
鲁国人听了孔子的回答后说:“圣人将要治理国家了,我何不先约束自我,自远刑罚。”
打这以后,自从孔子在政,鲁国没有争权夺利的百姓。
于是孔子对学生宰予说,离开了高山十里路,高山上的知了的叫声,还在耳畔回响。高山好比领导,百姓们都盯着领导偶像们的言行,所以政事就是以身作则,上有好,下必有应,没有比这个榜样的影响更直接的了。 原文:
孔子兄子有孔篾者,与宓子贱偕仕.
孔子往过孔篾,而问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三:王事若龙1,学焉得习,是学不得明也;俸禄少饘2粥,不及亲戚,是以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问疾,是朋友之道阙3也。其所亡者三,即谓此也.孔子不悦。
往过子贱,问如孔篾.对曰:自来仕者无所亡,其有所得者三:始诵4之,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俸禄所供,被及亲戚,是骨肉益亲也;虽有公事,而兼以吊死问疾,是朋友笃5也。
孔子喟然,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则子贱焉;取此.
注释
1 龙:一条长龙,比喻要处理的事情不断。
2 饘:从食,吃。
3 阙:缺。
4 诵:读诵,背诵,学习。
5 笃:厚,交情厚。
通俗翻译
孔子兄长的儿子有一个叫孔篾的,和孔子学生宓子贱一起做官。
孔子外出途中经过孔篾家,问孔篾道:“自从你做官,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孔篾回答说:“我没有得到什么,倒是失去了三样东西。第一,政事象一条龙一样的不曾间断,所学圣贤之道怎么能够温习实践,这就是所学不能够显明落实。第二俸禄工资少,自己家也是喝粥糊口,不能够周济亲戚,所以骨肉一天天疏远。第三,公事多而且紧急,没有时间吊问死者,慰问病苦,所以朋友的交情也缺失了。我丢失了三样东西,就是说的这个。”孔子听了,有点不高兴。
前往经过学生宓子贱,问了同样的问题。宓子贱回答说,自从我做官为人民服务以来,我没有失去什么,倒是得到了三样东西。开始我在老师那里学习,从背诵古圣经典开始,如今得以实践,这是我的所学更加明白清晰;所得工资俸禄供养亲戚,因此骨肉更加亲密;虽然有公事,同时不忘记吊问死者,慰问疾苦,所以朋友的交情更加笃实。
孔子感叹,评价学生宓子贱道:“这个人真是君子啊!谁说鲁国没有君子,宓子贱就是啊,宓子贱可取为榜样啊!” 原文
孔子侍坐于哀公,赐之桃与黍焉.哀公曰:请食.孔子先食黍而后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
公曰:黍者所以雪1桃,非为食之也.孔子对曰:丘知之矣。然夫黍者,五谷之长,郊礼宗庙以为上盛2;果属有六而桃为下,祭祀不用,不登3郊庙。
丘闻之,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今以五谷之长,雪果之下者,是从上雪下;臣以为妨4于教,害于义,故不敢。
公曰:善哉.
注释
1 雪:白也,揩拭干净。
2 盛:音cheng,二声。盛满,装满。
3登:上也,献也。
4 妨:阻碍,于义有害。
通俗解释
孔子陪坐于鲁哀公之侧,哀公赐予孔子桃子和黍米。哀公说:“请吃吧。”孔子先吃黍米后吃甜蜜的桃子,哀公左右的人都掩着口笑孔子。
哀公说:“熟的黍米是用来搽干净桃子用的,不是用来吃的。”孔子回答说:“我是知道的。但是黍米在五谷中排第一,就象是五谷的领导一样,祭祀上帝的郊礼和在宗庙中祭祀祖先,都有盛得满满的黍米献上;而水果之属常见的有六种,桃子是排在最下面的一种,虽然味道甜蜜,而祭祀时是不使用的,不能登宗庙大雅之堂。
我听说,君子用轻贱之物把贵重的东西揩拭干净,没有听说过用贵重之物把微贱之物搽干净。现在君主您用最贵重的五谷之长,搽拭果类中的下品,臣认为妨碍于教化,伤害道义,所以不敢这么做。”
鲁公赞叹道:“说得好啊。” 原文
子贡曰:陈灵公宣淫于朝,泄治正谏而杀之,是与比干谏而死同,可谓仁乎?
子曰:比干于纣,亲则诸父,官则少师1,忠报之心在于宗庙而已,固必以死争之;冀身死之后,纣将悔寤2其本志情在于仁者也。
泄治之于灵公,位在大夫,无骨肉之亲,怀宠不去,仕于乱朝;以区区之一身,欲正一国之淫昏,死而无益,可谓捐3矣。
诗云:'民之多辟4,无自立辟5.',其泄治之谓乎.
注释 少师:小老师,比干的地位是少师,等于皇帝的顾问。 寤:醒,比喻醒悟。 捐,捐弃,抛弃。 辟,僻,偏僻,邪僻。 辟,从尸口,尸,祭神时的神主;从辛,法也。辟,法度。 通俗翻译
学生子贡说:“陈国的灵公君臣公开在朝堂上宣扬炫耀他们邪淫的行为,大夫泄治正直的劝谏,被陈灵公默许杀害。这个行为和商朝的比干劝谏商纣王而被杀,是一样的,都可以算得上是仁德吗?”
孔子回答道:“比干和商纣王,是纣王的宗亲叔父,在朝为官是纣王的顾问,忠心报国的心,同在宗庙,有共同的祖先;所以看到商朝的沦落,一定会以死劝争。希望以自己的死,以后纣王会后悔,慢慢的醒悟。他本来的心志感情就在于挽救整个的商王朝,这个大心就是仁。
而泄治和陈灵公的关系,他是普通的大夫,和灵公没有骨肉的亲情;感怀灵公的宠爱,舍不得丢弃俸禄离开,在乱朝恶政下为官;以自己区区渺小的一身,想要矫正整个国家的昏乱邪淫的风气;结果被权贵害死,死了对国家人民也没有益处,可以说是白白捐弃了生命。”
诗经上说:“自古人类社会就有很多邪僻的风俗和习气,没有谁能够自主的有正气法度,自守规矩。这是说的大夫泄治是个自守法度有所不为的人,这一点要肯定。” 原文
孔子相1鲁,齐人患其将霸,欲败其政;乃选好女子八十人,衣以文饰而舞容玑2,及文马四十驷3,以遗鲁君。
陈女乐,列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之再三,将受焉;告鲁君为周道游观,观之终日,怠于政事。
子路言于孔子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若致膰4于大夫,是则未废其常,吾犹可以止也.
桓子既受女乐,君臣淫荒,三日不听国政,郊又不致膰俎5,孔子遂行。
宿于郭,屯师以送曰:夫子非罪也.孔子曰:吾歌可乎?歌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谒6,可以死败。优哉游哉,聊7以卒8岁.'
注释
1 相,辅佐。
2 玑,从玉,美玉。
3 驷,辆,四马一车。
4 膰:从月,月,肉也,祭肉,古人祭祀是某些精神的象征。
5 俎:形如肉在板上,祭祀献神。
6 谒:请求。
7 聊,且,聊且。
8 卒,终。
通俗解释
孔子辅佐鲁国,齐国人担心鲁国强大,将来会称霸。于是挑选经过调教的美女八十人,穿上华丽的衣服,能歌善舞,仪容如玑似玉。还有文秀好马四十乘,赠送给鲁国国君。
齐国使臣在鲁国国都城墙南面的高门外面,陈列女子乐队文工团,文绣好马。鲁国执政季桓子再三的微服前往观看,打算要接受齐国的馈赠。季桓子报告鲁国国君,在大道广场表演,游戏观赏,鲁国大夫整日的观看表演,荒怠了政事。
学生子路看到这种情况后对孔子说:“老师您可以辞官出走了。”孔子回答道:“鲁国现在就要举行祭祀上帝的郊祀,如果鲁国的主政任然分送祭祀天地的祭肉给大夫,说明没有废除治国常道,我还是可以留下来发挥作用。”
季桓子已经接受了齐国的糖衣炮弹女子乐队,君臣淫乐荒芜政事,三天不听国理政;郊祭以后也不赠送大夫祭祀天地的祭肉,孔子于是决心出行。
孔子夜宿城门外,鲁国大众聚集送别孔子,对孔子说:“先生不要怪罪我们。”孔子说:“我唱唱歌可以吗?”于是孔子唱道:“那女乐妇人的嘴,可以逼迫贤圣出走;那妇人的请求要求,可以让国家衰败死亡。我倒可以悠游自在,聊且终岁。” 原文
澹台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胜其貌,宰我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充其辩.
孔子曰:里1语云:'相马以舆2,相士以居,弗可废矣.'
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孔子曰: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故君子长人之才,小人抑人而取胜焉.
注释
1 里:里巷。里语,谚语。
2 舆,车。
通俗讲解
澹台子羽有君子之容貌理念和思想,而他的行为不胜任其心貌理念。宰我有文雅之言辞,而他的智慧不能充分的明辩是非得失.孔子曰说:“民间的谚语说:‘看马的好坏不能光看外表,要看马拉车的本事;观察士人的品德要看他平时居处待人接物;看内在不看外表这个道理不能废除。’
凭借容貌取人,不顾其行,失误在澹台子羽身上。光凭言辞的美妙取人,不顾其内在的智慧,失误在宰予身上。”
孔子说:“君子因为他有所不能,所以敬畏贤能;小人因为他自己不能,所以他不信任嫉妒有能耐的人。所以君子的心胸,从善如流,助长别人的才干;小人好竞争,抑制别人的才能,争取自己的胜利和眼前的利益。” 原文
孔篾问行己1之道.子曰: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乐之方至,乐而勿骄;患之将至,思而勿忧.
孔篾曰:行己乎?子曰:攻2其所不能,补其所不备.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骄人.终日言,无遗己之忧,终日行,不遗己患,唯智者有之.
注释
1 行己:自己如果行动,比喻自我实现理想之道。
2 攻:治玉,理也。
通俗解释
孔篾问孔子实现自我的道路,孔子说:“知道了道理不去实践,不如不知道的好;相互的亲近但是不能相互的信任,互怀猜忌,不如不接近的好。快乐宽裕到来的时候,快乐自在但是不要骄人傲物;祸患到来的时候,思索解决之道,不要过分的忧郁。”
孔篾问:“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道理吗?”孔子说:“修养钻研自己所不能,弥补自己不完备之处。不要以自己所不能不觉悟的地方,迷惑干扰别人;也不要以自己所能骄人傲物。整天的说话,而不会给自己留下忧患;终日行动有为,而不给自己留下隐患;只有智慧的人有这个本事。” 以上解释参考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理念,片言只语,多所饶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其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抛砖引玉,以启大圣。
《论语》原【第 18 篇 微子 第 03 章】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 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杨伯峻译文】 齐景公谈到对待孔子的打算时,说:“要我象鲁君对待季氏那样对待孔子,我做不到,我可以用季氏和孟氏之间的待遇对待他。我老了,不能用孔子了。”于是,孔子离开了齐国。
【钱穆译文】 齐景公待遇孔子,说:“像鲁君待遇季氏般,我就不能了。以在季孙氏、孟孙氏之间的礼貌待孔子。”但他私下又说:“我已老了,不能用他了。”于是孔子也离开齐国了。
【李泽厚译文】 齐景公关于对待孔子的规格说:“像对待季氏那样,我做不到,可以用介乎季氏、孟氏之间的待遇。”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他了。”孔子就离开了。
【注】 三大家基本情况: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
【游梦僧直译】 齐景公接待孔子说:“像季氏(那种最高规格待遇你),则我做不到。(只能)以季、孟之间(那样的规格)待遇你。”(见孔子无异议,然后接着)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就)离开(了齐国)。
【游梦僧意译】 齐景公接待孔子说:“像季氏那种最高规格待遇你,则我做不到。只能以季、孟之间那样的规格待遇你。”见孔子无异议,然后接着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见只被待以高禄而不被见用,就离开了齐国。
【详解】前文已经明示了:《论语》此章,就是 【15卫灵公篇38】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章的例证。 前者是实例,后者是论点 。
在正式解读此章前,先说说本僧看过的一个其他人的解读。他认为“ 吾老矣,不能用也。 ”这句话是孔子说的。说:“当孔子从齐景公的礼遇态度上感觉不会重用自己,于是托辞年老无用,以便离开齐国。”
奇怪的是,这个作者前面还分析出“ 时年孔子35岁 ”!三十五岁就托以“老而无用”?!这 往小处说,是不诚信。往大了说,那是欺君 。再说,“ 以季、孟之间待之 ”那可是大夫之职,连程子都评价之“ 君待之之礼极隆 ”, 官职不小,为什么还感觉不被重用呢?
再说,孔子连叛臣之召都想应召而往呢,更别谈现在是一国之君召之且所授之职也不小。【17阳货篇05】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17阳货篇07】佛肸召,子欲往……
并且,这个作者自己也看到《孔子家语》也说那是齐景公说的。反而他自己非要说是孔子说的。不知也!
再者,如果是孔子说的话,应该把“孔子行”中的主语提前,写成“ 孔子 曰: ‘ 吾老矣,不能用也。 ’ 行 ”。文字内容不变,主语明确且连贯。
所以,“吾老矣,不能用也”很明显是齐景公说的。
齐景公, (?~公元前490年),姜姓,吕氏,名杵臼,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景公在位58年,国内治安相对稳定,然因无有嫡子,身后诸子展开了激烈的王位之争。
这个齐景公,就是《论语》【05公冶长篇19】提到的“崔子弑齐君”中的齐君“齐庄公”的弟弟。
齐景公主政初期,能虚心纳谏。任用贤臣,如晏婴、弦张等人,从而使国家快速富强。但后期则贪图享乐,声色犬马,骄奢淫欲,以至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在《论语》中就对他有所批判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论语》【16季氏篇12】)
待, (第一个)接待,款待 。 《史记·孟尝君列传》: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 。
齐景公待孔子, 齐景公接待孔子 。
要理解《论语》此章,还需要了解一些历史背景。
三桓 ,是春秋 鲁国 卿大夫孟氏(亦称 仲氏 )、 叔孙氏 、 季氏 三家的合称。因为三家出自 鲁桓公 ,故史称“三桓”。
鲁国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而国政被操纵在以 季氏为首 的三桓手中。孔子曾经试图改变卿大于公的局面,但是在三桓强大的实力面前,无法成功,最终被赶出鲁国。鲁国末年,三桓强盛而公室微弱如同小侯。“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此章所谈到的“季氏”和“孟氏”便是“三桓”之二,其中季氏权力最大,叔孙氏次之,孟氏则又次之。
在《论语》【14宪问篇21】中,孔子请战于鲁哀公,哀公又让他“告夫三子”之中的“三子”就是指“三桓”。
故,季氏,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权臣,位极人臣。
“若季氏”是“若季氏待之”的省略,这种形式是“因后省略”,即后面有讲的内容(以季、孟之间待之),在前面略去。
之, 人称代词。指“你” 。
比如老板招聘你,他可以这样对你说:“你来我公司呢,待之以高薪,我受不了;待之以低酬,又不合适。”
许多解论者就因为“之”字无法正确解读,就错认为齐景公的前一句话不是对孔子说的。杨钱李就是这样理解的。包括朱熹,他在《论语集注》中就有“ 然此言必非面语孔子,盖自以告其臣,而孔子闻之尔。 ”
孔子出行,一者,不是偷偷摸摸的,而是大张旗鼓的;二者,孔子不是一人独行,而随之有一群弟子的。从这两点来说,孔子去到齐国前,至少在入境前就知道孔子要来齐国的。接待这么一个重量级人物,齐国君臣不可能不事先商议,而待孔子来到了,再去讨论如何待遇孔子的问题。
国之大事,岂可儿戏!齐国君臣必定在孔子未到来之前,就商议过如何用孔子的问题,包括官职、俸禄等。齐国君臣商议后,定下策略,齐景公再与孔子面谈。
所以说,把齐景公说的话,理解成是齐景公与他的臣下商量的对白,这些人纯粹是把国之大事当儿戏来幻想。
实则,这话,就是齐景公直面孔子说的,就是跟他先谈待遇问题,谈待遇就是谈名分,否则,孔子以何名分居于齐国?而这个结果,是齐景公在之前就与臣下商量,并确定下来的方案。
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 像季氏(最高规格待遇你),则我做不到。以季、孟之间(规格)待遇你。
老板(齐景公)讲完薪酬,那肯定得先看看应聘者(孔子)的反应嘛,所以,中间必然停顿。这就是把齐景公一个人的话,分两个“曰”来写的原因。所以,后一个“曰”可以解读为“齐景公接着说”。
齐景公这个老板,先谈了薪酬问题,见孔子未有异议,就开始接着谈怎么用的问题: “吾老矣,不能用也”。
值得注意的是,前面谈到“待之”的“之”是“你”。此处“不能用也”中,省略了“之”字——“不能用之也”。此处的“之”也是“你”。
故,“吾老矣,不能用也”是“吾老矣,不能用之也”,即“我老了,不能用你了。”
很明显,齐景公对孔子就是“聘而不用”,而且是高薪聘请。不能以最高规格“聘请”,但又“聘而不用”,这到底是为什么?
不能以最高规格请孔子为官,原因有二。
原因一是“ 虽欲勿用 ”,齐景公有心无力,当朝田氏专政,所以,齐景公自然不能把孔子放到田氏头上。 《论语注疏》:若鲁季氏,则不能,以其有田氏专政故也。
原因二则是 不想作茧自缚 ,孔子的学说,不但对民众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对君王也限制多,比如要“ 君使臣以礼 ”、“君君”(君王该有君王的样子)和“上好礼,则民易使”等,否则就是“无道之君”,需要批判的。正因为如此,孔子去到哪,都不被重用。
很简单的事例,一个爱自由的老板,他能招一个要求员工天天准时打卡的经理来;但如果这个经理要求:“你这个老板也不能例外,也要天天准时打卡”。估计很从老板都会抗拒请这样的人。
不能用,却以高薪留之,齐景公所为何事呢?
[if !supportLists]一,[endif] 博取名声 !当时,孔子圣名就广泛传播于各诸侯国了,谁都想借圣人之名,以博取“礼贤下士”的“明君”之名。
[if !supportLists]二,[endif] 避免邻国得孔圣人而用,以至变强大,威胁齐国 。为使鲁国弃用孔子,齐国就出离间这一招——送美女给鲁国君臣。《论语》中就有所记载: 【18微子篇04】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归,通“馈”,馈赠)。
这就是齐景公的小心思。
孔子行, 孔子离开。
关于孔子为什么选择离开,程子的说法,本僧就很赞同。
南 宋· 朱熹 ·《论语 集注 》 程子曰: “ 季氏强臣,君待之之礼极隆,然非所以待孔子也。以季、孟之闲待之,则礼亦至矣。然复曰 ‘ 吾老矣不能用也 ’ ,故孔子去之。盖不系待之轻重,特以不用而去尔。 ”
就是说,虽然你齐景公用极高的礼遇(俸禄)来待我,但你对我“待而不用”,只让我白吃白喝,却不用我,使我无用武之地,我就没必要留下来了。因为“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是孔子的行为准则——食禄居任事之后。
用孔子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见《论语》【17阳货篇07】)。不能愿意像“匏瓜”一样,被人吊着而不食用。
相反,即使是叛臣,只要想用他,他都欲往之(最后被子路点了几下,也没成行)。【17阳货篇05】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17阳货篇07】佛肸召,子欲往……
有人说孔子离开齐国,是因为有权臣想害他,但齐景公自言无力解决这问题,孔子不得已而离开。理据就是《史记·孔子世家》记有此事。那纯粹是没读通《论语》—— 《论语》中就事理昭昭,何必另觅他处 。
《论语》此章与“敬其事而后其食”章,不可分割,两相映衬,其理昭昭。否则就会误读经典、坑害孔子。
论点——【15卫灵公篇38】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论据——【18微子篇03】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重要的题外话: “一论一例”是《论语》的行文范式,当你懂得用这样的眼光,重新审读《论语》,就会发现《论语》别有洞天,世所未见。否则,无论你是国学大师还是文学巨匠,也只能是误读经典、坑害孔子。
本文完。敬请继续关注 《游梦僧解论之<给坑害孔子的人>》 系列文章。同时, 欢迎在后面打赏支持,谢谢 !
【 第 18 篇 微子 第 03 章 原文】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游梦僧直译】 齐景公接待孔子说:“像季氏(那种最高规格待遇你),则我做不到。(只能)以季、孟之间(那样的规格)待遇你。”(见孔子无异议,然后接着)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就)离开(了齐国)。
【游梦僧意译】 齐景公接待孔子说:“像季氏那种最高规格待遇你,则我做不到。只能以季、孟之间那样的规格待遇你。”见孔子无异议,然后接着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见只被待以高禄而不被见用,就离开了齐国。
版权所有,请尊重之!
当时鲁国战乱,国家非常动荡,齐景公非常欣赏孔子,在齐国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宣传自己的道德理念。
还想要了解》》 十二宫卦数注解
玉帝灵签第4签概述【中平】
第四签
甲丁→圣圣笑→孔子在陈
诗文
哑子得梦事难言,瞎子穿针更不然;九曲明珠穿得过,在陈绝粮全因贤。
玉帝灵签第4签吉凶解签
◆凡事艰难,有贵人助。
卦曰
角声三弄,无雪心寒,劝君休虑,眷多骄蹇。
解曰
哑子得梦,前程阻扰,贵人扶事,喜得平安,到老双全。
断曰
讼凶财平,行人止,婚好孕男,家宅安,应三六九。
清凉月解
事情虽有困,智慧能化解。此路若不通,另寻他路走。
签诗故事
孔子在陈
春秋时,孔子应楚国之聘,拟往一展抱负。陈、蔡两国大夫闻得消息,深恐孔子为楚重用,将对陈、蔡不利,于是发兵将孔氏一门紧紧包围在陈、蔡之间整整七日,孔子受困于荒野之地,遂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仍保镇定不为所动。
弟子中多有不快者,孔子仍旧讲诵不绝。后来派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接孔子。
好签:冉雍是孔子的一个做官的徒弟;说明你能为官,你日很虔诚没有坏心;有孝敬父母又念经,将来以后是能去见佛祖的;你很有佛缘!
免费分享十二生肖和星座知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www.navios.cn/shengxiao/3q92582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