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纳维网 > 生肖运势 > 寺庙里的桃花,求桃花运的寺庙

寺庙里的桃花,求桃花运的寺庙

内容导航:
  •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
  • 壹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植物?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句是什么意思?
  • 大林寺桃花原文_翻译及赏析
  • 福州哪里有姻缘石?或者可以求姻缘比较灵的地方呢?
  • 国内哪个寺庙能算准姻缘
  • Q1:大林寺桃花的诗意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

    《大林寺桃花》

    寺庙里的桃花,求桃花运的寺庙,第1张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诗意: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
    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赏析: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的缘故。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一般说,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庐山海拔高度约1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平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平原高出1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对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自然是无法理解的。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可以证明。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仅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处也不例外。试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一段山地为例,位于山地东南谷地的察隅、墨脱一带,由于海拔较低,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可以种植水稻、玉米、柑桔等喜高温作物;由此往上,到海拔3000米处,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只能种青裸、小麦一类作物;再往上,则是草木稀疏的高山牧场;雪线以上则因终年积雪、气候恶劣,除了偶尔长着几棵雪莲以外,啥植物也长不了。可见,在山地地区,植物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与山地气候要素一一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异分不开的。所以山地地区的气候就表现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了。

    大林寺桃花古诗


    大林寺桃花古诗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附近。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6、长恨:常常怨恨。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寻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始。

    译文:

    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赏析: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林寺所在地,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开放,四月凋谢,这里却到四月才盛开。诗人说春归无觅处、转入此中来,多么风趣!春天哪有脚步?怎会转移呀?这是诗人丰富的想象,也是他惊讶、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

    夜宿山寺的诗意


    夜宿山寺的诗意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原文: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

    1、宿:住,过夜。
    2、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3、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4、语:说话。
    5、恐:唯恐,害怕。惊:惊动。

    诗意: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
    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
    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
    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赏析: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便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意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意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注释:

    1、清晨:早晨
    2、入:进入。
    3、古寺:本处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4、初日:早上的太阳。
    5、照:照耀。
    6、高林:高树之林。
    7、曲:弯折、曲折。亦作竹径。
    8、幽:幽静。
    9、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10、悦: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11、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12、空: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13、潭影空人心:本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4、万籁(l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15、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16、都:都,俱。
    17、但余:只留下。一作唯闻。
    18、磬(qng):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19、钟磬: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2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之妙。
    2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22、诗的三、四句的特点:双关手法。一层意思表达了佛门清静,佛法高远。二层意思影射佛门弟子早课完后,精神层次产生臆想,领悟到房中术的境界。

    诗意:

    早晨,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竹林中弯弯曲曲的小路,
    通向幽静的地方,
    僧人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
    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
    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赏析: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诣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辞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像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Q2:壹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植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植物就是桃花,意思是说,在平常的地方,到了四月已经百花凋零了,可是在高山寺庙里的桃花才刚刚开始盛开。

    Q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句是什么意思?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句的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扩展资料:

    《大林寺桃花》的作者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林寺桃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居易

    Q4:大林寺桃花原文_翻译及赏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唐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写景 , 写花早教古诗100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赏析

    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像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 的缘故。

    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一般说, 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庐山海拔高度约1 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平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平原高出1 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818篇诗文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唐代·李白《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唐代 : 李白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 写景 , 抒情 , 向往 , 生活 , 隐居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宋代·晏几道《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

    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

    宋代 : 晏几道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写景 , 抒情 , 相思 , 哀愁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宋代·杨万里《寒食上冢》

    寒食上冢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寒食节 , 写景思念

    Q5:福州哪里有姻缘石?或者可以求姻缘比较灵的地方呢?

    金鸡山~~~~~
    我一个学姐去过,据她说很灵

    Q6:国内哪个寺庙能算准姻缘

    第一名:灵隐寺
    灵隐寺的三天竺法镜寺后的密林深处静静耸立着传说中的“三生石”。据说只要是有情之人,来这里拜上一拜,就能三生三世不分离,永永远远在一起,如今三生石的传说已经成为多少信男信女心中姻缘最的所在。
    第二名:北京广济寺
    广济寺始建于宋朝末年,每天来这里求姻缘、求桃花的人可谓是络绎不绝。人们求姻缘,主要是奔着广济寺圆通殿里的观音娘娘来的。据传说从宋代末年开始便有人发现广济寺圆通殿内供应的观音菩萨十分。
    第三名:南京鸡鸣寺
    鸡鸣寺是南京人尽皆知的姻缘寺,每逢假日男男女女便汇集鸡鸣寺,烧几柱香,求佛赐予美满姻缘,南京人民爱去鸡鸣寺拜拜观音菩萨,祈求姻缘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