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定吉凶”与“五行定吉凶”不同。大概这就是“易学”与“数术”这两种方法不同的区别,尚不见有人论及。《周易》中不见有五行生克应用之明文,而有“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而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何为“四象”?《易》无明文。
《系辞》曰:“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此即透露了“阖辟往来”易之“四象”,判定“吉凶悔吝”四大纲要,同时还告之了“利用出入”的趋吉避凶方法。
乾坎艮震为阳,阳主升,独坎主降;巽离坤兑为阴,阴主降,独离上升。两卦相重,即见“阖辟往来”四象,而“吉凶悔吝”可见也。今述其要如下:
阖者,上卦降下卦升,向心之式如泰。
辟者,上卦升下卦降,离心之式如否。
往者,上卦升下卦升,外引之式如乾。
来者,上卦降下卦降,内引之式如坤。
“阖户谓之坤”,坤主降为来,阖与来同类,皆属阴也。故曰:“阖户谓之坤”。
“辟户谓之乾”,乾主升为往,辟与往同类,皆属阴也,故曰:“辟户谓之乾”。
语出《易经系辞上传》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悔吝者,忧郁之象也”。悔,后悔;吝,心上有事放不下,有包袱,进而举棋不定等等,从而呈现忧虞之象。这些象都可以在六爻的关系中表现出来,得位、居中,就吉;不得位,就可能有忧虞之象;又不得位,又不居中,且其中阴阳组合又有诸多麻烦,那就可能呈凶象。
要视情况而定,不同的情景两个字的轻重不同,比如求财就是悔轻吝重,求官则相反。
《易经》系辞上传诗解2观象玩辞知悔无咎
题文诗:
圣人设卦,法天择地,观象系辞,而明吉凶,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吉凶也者,失得之象;
悔吝也者,忧虞之象;变化也者,进退之象;
刚柔也者,昼夜之象.六爻之动,三极之道.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易之序也;所乐而玩,
爻之辞也.君子真情,有动有静,动静适时,
居则观象,而玩其辞,动观其变,而玩其占,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彖者言象,爻者言变.
吉凶也者,言其失得.悔吝也者,言其小疵.
无咎也者,善补过也.列贵贱者,存乎其位;
齐辨小大,存乎其卦;辩吉凶者,存乎其辞;
忧悔吝者,存乎纤介;震惧无咎,存乎其悔.
卦有小大,辞有险易.易辞也者,各指所之.
君子戒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二)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1)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2)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3)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4)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5)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6)
〔注释〕
(1)卦:指六十四卦。象:卦象。系辞:于卦爻之后系属其文辞,在此句“吉凶”之后“虞本更有悔吝二字”(《释文》)。以上下文义考之,似当以虞说为是。
(2)吉凶:善恶。吉,善。凶,恶。悔吝:悔难。悔,恨(改正错误,凶变吉)。吝,通“遴”,行难(坚持不改,吉变凶)。虞,度,欢虞。吉凶悔吝,为《易》之辞。失得忧虞,为人之事,故吉象得,凶象失,悔象忧,吝象虞。
(3)变化:指六爻之变化。亦即《系辞》所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爻者,言乎变者也”。进退:由爻之变化而产生。阳动为进,阴动为退。刚柔:指阴阳二画,阳刚为“—”,阴柔为“--”。
(4)三极:三才,即天地人。八卦有三画,上画象天,下画象地,中画象人。六爻兼三才故初二为下象地,三四为中象人,五上为上象天。
(5)居:静处。安:依。序:次序。虞翻认为当作“象”。依据下文“君子居则观其象”,故认为作“象”为胜。然案之《系辞》,“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成列即《易》之序也。且“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价,震无咎者存乎悔。……”此皆“易之序”也。玩:一本作“耫”,有玩味、玩习之义。《 列子 ?黄帝篇》“吾与若玩其文也久矣”。张湛注:“玩,习也。”乐:一本作“变”,案下文“动则观其变”,“爻者言乎变者也”,似从“变”为是。
(6)此引《大有》上九爻辞。佑:保佑。
〔译文〕
圣人设置易卦,观察其象而系之文辞,以明示吉凶,(阳)刚(阴)柔相互推移而产生变化。所以(《易》辞)吉凶,为失得之象;悔吝,为忧虞之象。变化,为进退之象;(阳)刚(阴)柔,为昼夜之象。六爻的变动,含有(天地人)三才之道。所以闲居而依者,是卦的次序;喜乐而玩习者,是(卦)爻的文辞。因 此君子闲居时则观察卦象,而玩味其文辞;行动时则观察卦爻的变化,而玩味其筮占。所以“自有上天保佑,吉祥而无不利”。
(三)
缘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①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②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③
〔注释〕
①彖:“材”,材通裁,故有裁断之义,此指彖辞。言:说明。象:指一卦之象。爻:指爻辞。变:指刚柔两画的变化。
②小疵:小瑕。列:分布。位:六爻之位。齐:正定。大小:指卦而言,阳卦大,阴卦小。辞:爻辞。介:微小。此指“悔吝”处“吉凶”之间细小界限。震:惊惧。
③险:凶恶。易:平易:此即善吉。之:适。
〔译文〕
彖辞,是说明卦象的;爻辞,是说明(阴阳爻画)变化的;吉凶,是说明事务失得的;悔吝,是说明有小的过失。无咎,是说明善于补求过失。所以贵贱的分列,存在于所处的爻位;齐定其小大,存在于各卦之中;辩别吉凶,存在于卦多辞中;忧虑悔吝,存在于(吉凶之间)细小的界限;戒惧而无咎,存在于能够悔改。因此卦有(阴阳)大小,辞有凶险平易,《易》辞,就各有所指向。
779977就是阳阳阳阳阳阳,六爻皆阳
那么就是乾为天卦,是易经的第一卦
卦象刚健有为,是吉卦
《易经》的“吉凶”智慧
人人憧憬“心想事成”,孰料不如意十之八九。所谓“心想事成”,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真实的,“事与愿违”如影随形。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往往太骨干,从而觉悟“事与愿违”是常态。
我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梦想最大的意义是给予我们一个前进的方向,一个奋斗的目标。希望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未来是坎坷的。
总有些时刻你会不再相信,可在心底又不停的追寻。后来,你还是豁出去了,在每一次求索中,遭遇太多的不可控。没有谁知道明天是天堂还是地狱,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现在努力,跑不过时间就跑过昨天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不能称心如意的时候,都有愿望落空的窘迫,还有不愿面对失败的恐惧。但,只要还存有一点希望、还没有心灰意冷、还没有碰得头破血流,执着与勇敢的人,总会义无反顾的去追求。直到自己身心疲惫、筋疲力尽,仍要借助睡梦苦苦追寻。
大多数人不能用意志影响现实,他们写下一个意图然后又擦掉,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很傻,他们做不到。然后他们“见贤思齐、不甘落后”又再写,再擦去。因为他们不相信他们能做到,所以真的“心想事成”,终究没做到。
可见,“心想事成”末必都是好事,“事与愿违”可能不是坏事。其实,天道无吉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丁俊贵
一、天道无吉凶
自然现象,本身并没有吉凶的分别,站在人类的立场,才有吉有凶。有所得为吉,有所失即凶。
吉,即顺从易经所说的道理。系辞上传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意指上天所佑助的人,必定顺应天道,所以吉祥而无所不利。
人们通常把“吉利”连在一起,实际上,吉是吉,利是利。吉无不利,并不是利都是吉。有些利带来吉祥,有些利反而导致不吉,也就是凶。 同样的道理,凶必然是害,而害并不一定为凶。有时候看起来是害,结果却带来吉祥。善恶也是如此,善未必吉,而恶也不一定凶。
从《易经》的道理来说,一阴一阳的变化,无论如何都是善的,并没有相对的恶。只是人不喜欢的,就把它叫做恶。社会上有善有恶,则是人与人之间纠缠不清的结果。
二、吉凶以情迁
命运的吉凶,都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会给我们带来吉凶的变化。
《易经》曰:“吉凶以情迁。”的确,如果我们总是大发雷霆,不仅是对别人的一种无礼,对自己也是一种祸端。所有的坏情绪,终究都要由自己买单。而一旦保持情绪的稳定,便会发现那些烦躁的事情,不再来困扰自己,反而会招来福气。
那我们应该如何控制情绪呢?很简单,在每一次发脾气之前,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在气什么?生气可以解决问题吗?有没有比生气更好的方法呢?
其实,我们每一次发脾气,都是因为冲动二字,而当我们度过最关键的冲动时刻,心绪静下来,内心和谐了,那就是情绪最好的解药。
心灵的宁静与和谐,才是一切福气的源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无道之人去激化矛盾,有道之人会化解矛盾。和谐是人类生命的真缔,能不争不斗,就不争斗。不争是一种大道境界,更是一种快乐和幸福的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和气并不是没有喜怒哀乐,和气只是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体会大道生命力的柔性之美。这里所说的“和谐”也不只是一团和气、不讲原则。
您跟有些人和事过不去,那些事情必然跟您过不去。只有和谐的心态,才能引发出和谐的事态。某人过去总有很多朋友给他打电话,聊一些没用的话题,特别耗费自己的时间,每天都被搞得很疲惫,不能安心做事。致使他非常厌恶,但又不好意思拒绝,每次都是生着暗气与朋友闲扯一番。有一天,他去求助一位修养很高的人,那位高人说道:“这不能怪你的朋友,是你的心念出了问题,心能转物。”那人不解地问道:“心能转物是什么意思呢?”高人答道:“当你越是知道心念的重要性,你就越知道在生活当中我们真的不需要生气。你想要做什么事情,你就问问自己的心念想不想去。一切的事情都是因心成体,当你的心念非常坚定的想做一件事情,不管碰到什么,总有方法可以处理和解决。如果你的心念不坚定,你会发现总有障碍。”
你生气,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你与你的心念背道而驰,这才是你生气的根源。你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你应该问问你的心念,想做就认真做,不想做就应该停一停。永远要使自己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这才符合道。
情绪并非不可控制的野兽,学会控制情绪,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你的福气会越来越多。人生路上的最大敌人,不是能力,不是条件,也不是别人,而是情绪。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别让坏情绪左右了你的“吉凶”。
三、趋吉避凶的智慧
《易经》里面所讲的吉凶的意思,是你如果按照《易经》的道理去做,那就是吉,因为你一定会有所得;你如果不按照《易经》的道理去做,那就是凶,因为即使你有所得,也一定受不住。
什么是有所得?即使生意亏本了,也会有所得,因为亏了本,学到了经验,长进了,这对于自己的成长来讲就是有所得;被别人骗了,也会有所得,因为自己的品性变好了----本来他骗我,我就要骗他,现在他骗我,我也不骗他了,这不就是得吗?当然,这些行为都必须是依易理而行才可以。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领导对你好,你就不长进了,放纵自己,养成很多坏习惯。相反,领导一直督促你,对你很苛刻,你就会学到一身的功夫。利是害的来源,害才是利的基础。按照《易经》的思维,把利跟害结合在一起,就会慢慢得到正确的观念。
一个人成功的时候,最怕的就是马上失败。你成绩不那么好,别人不会追赶你,你成绩优异,所有人都追赶你,你就给自己带来很多压力。如果你这一次排名第一,你要知道很多人都在默默的努力,发奋地学习,只有一个期望,就是想超过你。因此,我们千万要记住,做任何事都为所当为,少问结果。人生是积极向上的过程,而不是计较结果。
做一件事情,先问问自己心里有没有梦想,有了梦想你就没有什么吉凶了,没有梦想你就会有吉凶。如果这件事情是我一生一定要做的,那不管失败成功都要做,不要再去考虑结果是吉还是凶。人一旦有了吉凶的观念,就表示已经不是最高等的了,已经来到中等了,如果不敢说吉凶是自己在定,而是相信吉凶是命在定,那就更下一等了。
所以,人分三种。一种人认为吉凶是命在定,这是最差的;一种人认为吉凶是自己在定,这还不错;一种人认为根本没有吉凶,做任何事情都遵循为所当为,如果当为,就算舍生取义也是死得其所。
自然是没有吉凶的。一朵花开了又谢了,它本身并没有好,也没有坏;一只兔子死了,没有凶;一只虫生了,也没有吉。这些都没有吉凶。
吉凶是人才会产生的感觉。一只动物跟你很有感情,它死了,你会觉得很难过。一只动物跟你一点感情都没有,死就死了,你不会觉得怎么样。所以,同样一条狗,为什么有人讨厌它,有人喜欢它?因为不同的人,对狗的感情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抱着一只狗,比跟他妈妈还亲,比对他爸爸还好,你也不要笑他,也不要生气,因为他是存心气他父母,迟早他会自作自受。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平常心,追求大家公认的、正常的、合理的东西。
人生不要跪求大吉大利,但要慎持无咎。《易经》所说的无咎,意指一个人会犯错,但是犯错后会改正补救,然后就无咎了。这个世界上哪有不犯错的人?你说你不犯错,那指定是认识不够缺乏自知之明亦或是自欺欺人沽名钓誉。
《易经》里面列举了很多错,到最后都演化成无咎,是因为人知道错后会去补救。善于补救,才会使损害降低到最小,这是生而为人该尽的责任。
有时候夫妻吵架,丈夫学西方的模式说:“太太,我最爱你。”太太心里想,你讲过好几百次了。效果如何,可想而知。丈夫再学西方的方式道歉说:“太太,我对不起你。”太太心里想,老这样对不起就算了?有没有别的表示?所以这种西式行为对中国人是没有效果的。夫妻吵架后最好的方式,是丈夫倒杯热茶给太太,什么话都不要讲,太太拿双拖鞋给丈夫,十分钟以后两个人就有说有笑了。
无咎,就是不后悔,也不找借口。《易经》里面经常出现两个字,一个叫悔,一个叫吝。悔是从心,就是一个人做错了事情后心里面真的想改过,而且会用实际行动来补过。吝是找借口说:我不是有意的,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吝”字上面是个“文”,下面是个“口”,意思就是嘴巴找很多理由来掩饰过错,心里面却完全没有想要改过的念头,仅是一味的文过饰非罢了。
人在很顺的时候容易大意,讲话就随便了,然后就变成凶,这是人生的规律。因为自我放纵,会在无意当中得罪很多人,这些被你得罪的人就会反扑,于是凶就来了。这时候你会怎么样呢?你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后悔----我真的对不起人家,无论如何都不应该那样刺激人家,然后勇敢地面对这种挑战,去化解当中的问题;另外一种是找借口----我骂他不对,可他也骂过我!他当年骂得比我凶多了,我现在骂他有什么不对?……
《易经》的奥妙就在于运用大自然中的规律,来贯通掌握人类社会的规律。大自然中月圆则缺,潮起潮落,而人生的悲剧,也在吉凶悔吝中,无奈地重复着。
吉生吝,吝生凶,凶生悔,悔生吉。当一个人很顺利的时候,他就开始吝啬,能帮忙的也不愿意帮忙。我们细心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就会发现,凡是穷人大都乐意帮助别人,很大方。而有钱人多半不乐意帮助别人,很吝啬。有人解释说:反正穷人没有钱,就是通通给别人也没有多少;有钱人则会想,我有这么多,给你还得了吗?现实就是这样,有钱人很吝啬,没钱的人反而很大方。如果有钱人能够不吝啬,穷的人能够合理的节省,那么整个世界就改观了。这称之为“反之道”。说的再清楚一些,《易经》中的爻辞,告诉你这样做的同时,就是告诉你如果不照这样做,你还有另外一条路走。《易经》是有选择的,当它说这样会吉的时候,就在告诉你,你如果不这样,则一定是凶;当它说这样会凶的时候,你就知道反其道而行就会吉。所以,一切都是你自己在决定,不是所谓的命运在安排。
什么叫趋吉避凶?就是要从吉凶悔吝的循环里面挣脱出来。怎么才能做到呢?答案很简单,只要能后悔在先,不要后悔在后,就可以了。
吉、悔常用的时候,吝、凶就可以减少。常将吉跟悔联系在一起,当我们顺利的时候,先不要太高兴,应该想到自己这样顺利,会不小心得罪很多人,然后倍加小心,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麻烦。如果你赚了大笔的钱,一回到老家,就把新房子高高盖起来,你就无意中得罪了左右邻居。因为你让邻居们都没有面子。你有钱了是不是?你可以盖高楼是不是?你笑话我们是不是?你欺负我们是不是?如果邻居们产生这样的想法,自己迟早要吃苦头。
古人赚了钱回家也要盖高楼,但是有一个过程,不会什么都不顾,自己想盖就盖,而是首先请左邻右舍吃饭。传统思维是,别人一请他吃饭,他就开始想:为什么请我吃饭呢?想来想去大家就有数了,知道你这是为了自己家要盖新房子。喝酒吃饭的时候,主人一句盖房子的话都不讲,而是问左右邻居:“您最近怎么样?小孩怎么样?”绝不讲自己的事情。这时候其中一定会有人说:“你发财了,应该把房子重新装修一下,而且你家人口多了,平房不够,最少得盖三层楼。”主人一定说:“不行不行,万万不可,我们这么久的邻居,要同甘共苦。”马上会有人说:“你不能这样啊,事情有个先后,你先盖起来,我们再学你的样子,不也很好吗!你客气什么?”主人此时会更推辞说:“不行不行,你们的好意我领了,但是我做人不可以这样。”马上又有人会敬他酒:“我们全村就靠你争气了,你再不盖高楼的话,我们全村都没有面子。”“好,为了全村的名誉我就盖!”主人这时候不能再推辞了。这样沟通下来,发财的人会得罪谁呢?而今天我们大部分人就是不懂这一套,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要记住,你尊重别人,别人自然尊重你。
《易经》告诉我们,要想趋吉避凶,就要跳出吉凶悔吝的旋律,做到后悔在先。当我们取得成就的时候,就要想到,不能得意忘形,要尊重别人。当我们获得财富的时候,就要想到,不能丢掉勤俭的好传统,要尽力去帮助别人。所以,我们必须养成习惯,讲话之前先想想时机对不对,这个时候讲这句话合不合适。虽然很多人说要爱护自己,其实人对自己是最残忍的,该睡觉时不睡觉,吃饭时一定要吃十分饱,然后一直说肚皮撑,谁撑的?都是自己撑的。
人的一言一行都要分身份、时间、地点和场合,称之为“当位”。德不配位,必为灾殃。孔子只要当天参加过丧礼,他那天绝对不会唱歌。如果场合不对,身份不对,时机不对,再好的话也不能讲,如果一条道跑到黑,钻牛角尖,就为“不合时宜”,从而产生一大堆后遗症。
一个人若能做到时时刻刻谨慎,不乱说一句话,不乱做一件事,即使会有难,也可以避免掉,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立于不败之地。这些完全是自己可以做主的,跟命运一点关系都没有。故曰:“我命由我不由天。”
丁俊贵
2024年9月20日
6,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系辞传》)
相得则吉,不相得则凶的“情”当然是情感之情。韩康伯云:“近,况比爻也。《易》之情刚柔相摩,变动相逼者也。近而不相得,必有乖违之患也。或有相违而无患者,得其应也。相须而偕凶,乖于时也,随事以考之,义可见矣。”[17] 韩氏的诠释相当深刻,把阴阳、刚柔、仁义与“时”的摩荡中,“情”的相违、相须而导致的吉凶悔吝说得很有生活的厚重感。近而不相得,故凶。为什么不说“远而不相得”呢?因为只有“近”,情感才会产生真正感应的作用,喜怒哀乐,才会引起应有的反应。阴与阳、刚与柔,都只有在一个能够引起彼此排斥或吸引的范围之内,才会相推、相荡,这与情感的感应形式是完全一样的。
将“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之“情”解释为情感的另一个重要佐证,就是在这个表述的后面,《系辞传》紧接着就写道:“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金景芳先生针对这几句话说:“这段话与《周易》没有丝毫关系。总的来看,这一章语无伦次,杂乱无章,肯定不是孔子做的。”[18] 金老的这几句话说得过头了一点,笔者认为值得商榷。第一,这段文字也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之《系辞传》,说明这几句话已经由来已久,属于先秦文字的可能性很大。第二,我们说《易传》传承了孔子的思想,但是并不是说就一定是孔子亲笔所作,二者的区别是相当大的;孔子的后学良莠不齐是难免的,即便是写得差一点,难道就不是孔子的后学?尤其是,难道就不是传承孔子的学问?第三,这几句话实际上是围绕着“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而发的,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凶、害、悔、吝”,另一方面也是总结相得与不相得之情有哪一些表现的方式,与“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乾·文言》)、“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系辞传》)的思想理路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辞”是人的性情的直接表现,在它的惭、枝、寡、多、游、屈的背后,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情绪与动机,所以,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爱恶相攻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人类为什么会信仰?为什么要卜卦去求不可知的一面?为什么八卦每一卦都谈变动?这都是就人类自身利害与需为有关者而讲的,也就是“变动以利言”。而吉凶呢?则是根据人类心理的需为而定。同是一卦,在你看起来是大吉,在我看起来说不定是大凶;在别人看起来是大凶的,在我用起来说不定却是大吉的。所以说吉凶是因个人的需要而定,人们对变动的看法是着眼于利害关系的,“吉凶以情迁”,是看个人心理情绪的需要来讲的。
《易经》最后还是回到人文文化上来。什么情况才叫吉与凶呢?“爱恶相攻而吉凶生”。你不喜欢,给我好了,对你是大凶,因为你不喜欢嘛!你厌恶它,而我喜欢它,我们两个爱恶相反,爱恶因矛盾而相攻,古凶由爱恶心理而来。孔子研究《易经》到这里,所得的结论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吉凶,没有绝对的善恶,没有绝对的是非,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一切都是跟着人义文化,跟着人们的需要来的。所以“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肚子饿的时候面包摆在面前就很喜欢,不饿的时候摆在面前便很讨厌;需要的时候,一伸手就拿得到就很高兴,需为而得不到会很痛苦,所以“远近相取而悔吝生”。其道理就是如此。
“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情”就是真实的,“伪”是虚情假意的。一个人不要只听一句话“我爱你”便高兴起来,有时候这句话是真的,有时候是假的。“情伪”互相有感应,其实都不能骗人,也骗不厂人的。“情伪”互相感应而发生利害关系,这是孔子研究《易经》的最后的报告,非常重为。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我们研究《易经》以后,了解了人情世故,《易经》所谓的人生,“近而不相得则凶”。譬如夫妇两人刚结婚好得不得了,那当然是大吉大利了,最怕是“近而不相得”,那便是凶了。所以我也经常告诉大家,打垮自己的人,不是敌人而是你自己或最亲近的人。如果“近而不相得”,就是说越亲近越不能合作,这是最坏的最危险的。因而变成大害,即使不至于大害,但至少也是悔吝,那就很糟糕了。这些都为注意。
免费分享十二生肖和星座知识,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www.navios.cn/shengxiao/3ny2576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