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纳维网 > 生肖运势 > 佛说财富是布施来的,布施什么人最快发财

佛说财富是布施来的,布施什么人最快发财

内容导航:
  • 财富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哪一部经
  • 布施为什么得财谁发现的
  • 佛说,财富是从布施中来,那应该如何去布施?
  • 最好的招财是布施,是这样吗?
  • 佛教的财富观
  • 布施与财富的因果关系
  • Q1:财富从布施中来,贫穷从悭贪中来.哪一部经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卷一:“悭贪之事为贫匮门,布施之义为大富门”。
    布施得布施报,悭贪得悭贪报。
    果报种种差别,相似意义经文广见於各经典。
    故上文仅为经中范例之一,供参~

    Q2:布施为什么得财谁发现的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云: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
    佛告诉我们财布施得财富,但是为什么财布施能得财富?
    以我们凡夫的智慧确实很难想通。
    我们看到现在已经发财了的人,有些是因为相貌美丽当明星然后赚钱了,有些是因为歌声优美当歌星出名了然后赚钱了,有些了因为人脉资源好然后赚钱了,有些是投胎到富贵人家做了富二代,表面上看起来赚钱的原因有很多。
    但是我们仔细想想,为什么别人有这些资源条件,为什么我没有。
    这个问题,只有佛才能看到根本原因。
    佛说布施经云:
    亲手施。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
    以妙色具施。得身色端严众所爱乐。
    如法尊重施。得安隐快乐众人喜见。
    以衣服施。得上妙衣庄严身相。
    以卧具施。得生贵族资具光洁。
    以音乐施。得梵音深妙。
    以香油涂饰佛像。共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以香水施浴众僧。得富贵家生少病安乐。
    相貌美丽,声音好听,人际关系好,投胎到富贵人家,这些好的资源条件,是布施得来的。布施才是根本原因,好的条件只是表面现象,如果没有布施想要得到这些好的资源条件进而获得财富,这是行不通的。
    就好比不去改变种子,就想改变小草,期望枝干叶子花朵变得和苹果树一样,进而获得苹果。
    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是谁在背后操控呢?
    人身是业报身,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物质现象有高矮胖瘦美丑,精神现象有聪明愚钝精神是否饱满等等。这些都是业力感召的结果。
    比如,邪淫业力会感召黑眼圈眼袋。同样的道理,鼻子耳朵,乃至全身都是业力感召的结果。
    布施是善业,善业会感召好的身体相貌气质,进而帮助获取财富。
    喜好布施的人会投生的富贵人家,因为富贵人家都喜欢布施,不是一类人,不进一家门。

    佛说财富是布施来的,布施什么人最快发财,第1张

    Q3:佛说,财富是从布施中来,那应该如何去布施?

    怀着帮助他人的心去布施。不求回报
    这样获得的福报就很大了
    如果能无相布施,就更大了
    对于无相布施,请参见(金刚经)
    ---------------------------------------------------------
    善恶功过记录各分五级,功过相抵。
    善:1道=10德=100善=1000功=10000得 (1道=10德、1德=10善、1善=10功、1功=10得)
    恶:1刑=10罪=100恶=1000过=10000失 (1刑=10罪、1罪=10恶、1恶=10过、1过=10失)
    善的功德+

    恶的过失-
    题目

    单位

    数目

    备注

    题目

    单位

    数目

    备注
    思敬神圣仙佛

    一次

    一得
    侮神圣仙佛

    一次

    三失
    视善

    一日

    一得
    视恶

    一日

    一失
    贫有无谄

    一日

    一得
    贫有思谄

    一日

    一失
    思利人

    一次

    二得
    思害人

    一次

    一恶
    思建寺庙

    一次

    四得
    思毁寺庙

    一次

    三过
    思造神佛

    一次

    六得
    思毁神佛

    一次

    六失
    受辱不怨

    一次

    一功
    念怨不休

    一日

    三过
    不起淫念

    一日

    一功
    起心思淫妇女

    一日

    一恶
    劝论善语

    一次

    八得
    谈论非言

    一次

    八失
    讲经训蒙

    一次

    一功
    说邪惑众

    一次

    一过
    善言利人

    一次

    一功
    恶语伤人

    一次

    一过
    自谦劣才

    一次

    一功
    自夸贤能

    一次

    一过
    教子敬夫

    一次

    三功
    骂子唆夫

    一次

    三过
    劝息

    一次

    一善
    诱人

    一次

    一恶
    解息一事

    一次

    一善
    唆弄争端

    一事

    一罪
    不彰人短

    一次

    二得
    扬人之短

    一次

    五失
    怜人失缺

    一次

    五得
    毁谤他教

    一次

    一罪
    朔旦焚香

    一次

    五得

    初一十五

    朔旦号努

    一次

    五失
    口言心由

    一次

    一功
    口是心非

    一次

    一过
    对灶神礼诵经文

    一次

    一功
    对灶神吟咏泣哭

    一次

    三过
    造作善书

    一次

    一善
    造作恶语

    一次

    一恶
    扬人之善

    一事

    一善
    扬人之恶

    一事

    一恶
    隐人之恶

    一事

    一善
    隐人之善

    一事

    一恶

    明知故隐
    褒圣称贤

    一次

    八功
    讪谤圣贤

    一次

    一罪
    赏罚公正

    一次

    七得
    赏罚不平

    一次

    三过
    怜孤恤寡

    一次

    一功
    凌孤逼寡

    一次

    一过
    斗量施人

    一次

    一功
    得新忘故

    一次

    一过
    完纳国税

    一次

    五功
    拒纳国税

    一次

    八过
    守法拒赂

    一次

    八功
    弃法受赂

    一次

    一恶
    判事公正

    一事

    八功
    判事不平

    一事

    八过
    受屈不怨

    一事

    九功
    移罪他人

    一事

    一罪
    尽忠报国

    一世

    三德
    不忠国家

    一世

    四罪
    戕身报国

    一命

    一道
    扰敌国政

    一次

    一刑
    朝夕省亲

    一日

    五得
    朝夕不省亲

    一日

    五失
    求佑尊亲

    一次

    三功
    怒亲不悦

    一次

    一过
    尊奉上命

    一次

    四功

    家事

    违逆上命

    一次

    一恶

    家事
    扬名显父母

    一次

    六功
    忤逆父母

    一次

    一恶

    重再加罚
    事亲完全无缺

    一世

    登极乐
    惰其四肢不顾父母

    一世

    八恶
    以幼敬长

    一次

    一功
    忤逆父母致死

    一命

    二刑
    以卑事上

    一次

    三功
    以卑凌尊

    一次

    四过
    兄友弟恭

    一世

    一德
    兄弟成仇

    一世

    一罪
    女守和顺

    一世

    一德
    女不柔顺

    一世

    一罪
    施给食饭

    一次

    五得
    夺取食饭

    一次

    一过

    致死加罚
    行诸方便

    一次

    一功
    欺贫重富

    一次

    一过
    放生活物

    一命

    一功
    吃牛犬肉

    一次

    一过
    印送经文

    一册

    三功
    毒杀鱼虾

    一命

    一失
    施舍药材

    一次

    三功
    贩卖假药

    一次

    五过
    造巢放生

    一次

    五功
    射击禽兽

    一命

    五失
    收符救人

    一次

    一善
    放符害人

    一次

    八恶

    伤命二刑
    救人命

    一命

    一德
    杀人命

    一命

    一刑
    救一胎命

    一命

    一德
    参著善书

    一人

    一德
    编淫邪书

    一册

    三罪
    持斋戒杀

    一世

    一德
    开斋破戒

    一世

    五罪
    参建鸾堂

    一堂

    一道
    毁废鸾堂

    一堂

    一刑
    参建斋堂或学校

    一堂

    一道
    阻建斋堂或学校

    一堂

    一刑
    扑灭山火

    一次

    一善
    放火烧山

    一次

    二恶
    扑灭厝火

    一次

    八功
    放火烧厝

    一次

    一恶
    清扫道路

    一次

    四得
    污秽道路

    一次

    四失
    补修道路

    一次

    四得
    损道路

    一次

    四失
    拾得五谷

    一粒

    一得
    抛弃五谷

    一粒

    一失
    敬舍字纸

    一张

    一功
    放弃字纸

    一纸

    一过
    掩埋禽兽尸

    一尸

    一功
    抛弃禽兽尸

    一尸

    一过
    疏财重义

    一次

    一善
    见利忘义

    一次

    一恶
    装神佛像

    一尊

    一德

    装脏

    毁神佛像

    一身

    一罪
    建送排水沟

    一次

    九功
    怨人水路

    一次

    四罪
    寄附土地建寺庙学校

    一分地

    一德
    孀妇守节

    一世

    一道
    弃夫离子

    一世

    一刑
    埋人尸

    一尸

    一德
    劫人尸

    一尸

    一刑
    整洁衣服

    一次

    一得
    夜起裸露

    一次

    二失
    恭而有礼

    一次

    五得
    骄而无礼

    一次

    五失
    祭祀祖先

    一次

    五得
    轻漫先灵

    一次

    五过
    夜间清收灶上

    一夜

    六得
    夜间灶上置物

    一次

    六失
    敬奉师傅

    一次

    一功
    慢其先生

    一次

    一过
    礼佛诵经

    一次

    一功
    耻笑诵经

    一次

    二过
    产妇避灶室

    一日

    一功
    跨踏灶上

    一次

    一过
    诚敬神圣

    一次

    三功
    侮慢圣神

    一次

    二过
    祭祀天地

    一次

    九功
    咒骂天地

    一次

    一恶
    夫妇相敬

    一次

    一功
    夫妇不睦

    一次

    二过
    建设斋蘸

    一次

    一德
    阻挡斋蘸

    一事

    两罪
    谨避疑嫌

    一次

    一功
    无避疑嫌

    一次

    一过
    教识文字

    百字

    一功
    误教文字

    百字

    一过
    成人之美

    一次

    三功
    助人为非

    一次

    四过
    演正气戏

    一次

    一善
    演邪淫戏

    一次

    一罪
    学道不厌

    一世

    二德
    作恶不悔

    一世

    三罪
    真货贱卖

    一次

    三得
    以伪混真

    一次

    五过
    朋友有信

    一次

    一功
    朋友失信

    一次

    一过
    信仰善恶报应

    一世

    三善
    不信善恶报应

    一世

    三恶
    信奉经文

    一世

    五善
    不信经文

    一世

    六恶
    尊信圣训

    一世

    五善
    不信圣训

    一世

    五恶
    交友一世义气相投

    一人

    一德
    为负信义忘失朋友

    一人

    一罪
    不履邪地

    一次

    一功
    私窥妇女

    一次

    五过
    祖父忌日戒淫

    一次

    二功
    祖父忌日不戒淫

    一次

    三过
    劝人节欲免疾

    一次

    五功
    好色致病贻父母忧

    一次

    一罪
    戒节淫欲

    一次

    一善
    淫欲过度

    一次

    一恶
    拒淫有夫之妇

    一人

    一德
    淫有夫之妇

    一人

    一罪
    造戒淫书

    一部

    三德
    造淫书

    一部

    三罪
    平生不色

    一世

    一道
    谋占有夫之妇

    一人

    一刑
    破除淫堀

    一处

    一道
    设淫堀

    一处

    一刑
    成节妇

    一世

    十道
    破人名节

    一人

    十刑
    助人资财

    十元

    七得
    赊欠不还

    十元

    六失
    助人丧费

    十元

    七得
    贪诸邪利

    十元

    一过
    修桥造路

    十元

    一功
    损坏桥路

    一次

    一过
    临财不苟得

    十元

    一功
    计谋诈财

    十元

    一过
    拾物奉还

    十元

    一功
    拾物不还

    十元

    一过
    劝悔息赌

    一次

    五功


    一次

    五过
    厅堂清净

    一日

    二得
    厅堂污秽

    一日

    二失
    守耻自谦

    一次

    二得
    自尊无耻

    一次

    三失
    褒人礼佛诵经

    一次

    五得
    笑人礼佛诵经

    一次

    五失
    灶室清静

    一次

    五得
    灶室污秽

    一日

    六失
    守耻重礼

    一次

    五得
    贪而无耻

    一次

    二失
    勤劳安分

    一次

    一功
    逸乐过节

    一次

    一过
    守耻行善

    一次

    一功
    守耻戒淫

    一次

    六得
    平生守耻

    一世

    一善
    失礼而无耻

    一次

    六失
    守耻尊国法

    一次

    七得
    犯刑法而无耻

    一次

    七失

    Q4:最好的招财是布施,是这样吗?

    布施 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付出不求回报才会有好报的,可以看看《了凡四训》里袁了凡先生的故事

    Q5:佛教的财富观

    财富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资粮。佛教的各种经论中,都有关于财富的论述。

    一、佛陀对财富的看法

    佛教对钱财的看法是「非善非恶」,佛教认为钱财是必须的,不仅是维持生活的需要,也是弘法修道的资粮。依靠自己正当的劳动获得的财富是佛教所鼓励的。佛陀在世时,有很多大富长者都受到佛陀的称赞。这些大富长者有钱财但不吝啬,他们用这些钱财供养三宝。比如,须达长者布施精舍、毘舍怯四事供养,此时的钱财是善的,拥有财富者是值得鼓励的。

    佛教认为,钱财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能处心积虑地储存钱财,或是贪求不义之财。否则,都会给自己带来祸患。佛陀住世时曾说,钱财是身外之物,为五家所共有:一为火烧,二为水漂,三为国王官吏所巧取豪夺,四为强盗土匪所劫夺,五为不肖子孙挥霍殆尽。如果一个人广生只知道集聚财富,悭吝不舍,甚至还谋取不义之财,则财富就会是恶的,有时还会给自己带来祸患。

    有这样一则佛教故事:

    佛陀在世时,每天实行乞食生活,阿难是佛的随身侍者。一次,佛和阿难又去乞食了。走到一条水沟旁时,佛忽回头对阿难说:「阿难!毒蛇!」阿难上去一看,就说:「毒蛇!世尊!」他们就走过去了。

    那时,有父子两人在田间劳作,听说有毒蛇,就跑过来看。不看也罢,一看,两人有说不出的欢喜。哪里有毒蛇!沟旁土里所露出的,是—坛黄金。于是父子俩欢天喜地的把黄金搬回家去了。

    回家后,父子俩取—块去金铺里兑换。金铺见他们是穷人,心里起了怀疑,暗暗的去报告了官府。一会儿,官府便把父子俩捉去了。再到家里去搜,剩下的黄金也一起查了出来。

    当时是波斯匿王时代,法律上说:凡藏于地下的,都归国王所有。这父子两人,就以这个罪名而被判死刑。在刑场上,父亲忽然想起了什么,对儿子说:「阿难!毒蛇!」儿子一想,比丘说的真不错,我们是为黄金毒蛇所害而死的,也就望着父亲说:「毒蛇!世尊!」监斩的是一位佛弟子,听了他们的话,觉得稀奇,就去报告波斯匿王。国王听了,便问他们父子这两句话的由来,于是他们把早上在田间遇到的事情说了。

    国王知道这是佛与阿难说的,对他们说:「这是佛的开示,现在你们信不信佛的话呢?」父子回答说:「真是毒蛇,害得我们丧生失命,怎么还不信呢!」波斯匿王因他们信佛,就把他们开释了。

    这个故事说明,贪图不义之财,会使人堕落,作恶,乃至丧失生命。

    佛教认为,对于自己手中的财富,如果应用得当,对人对己都是有利的。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都需要钱财来维持,很多大众公益事业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办成。我们如果能够将自己多余的钱财用在造福大众的事业上,用在修学的慧命上,则钱财就不是毒蛇,而是净财。如果我们能用净财利益他人,改善别人的生活,增加别人的快乐。用福报再增福报,自利利他。通过这种方式,将钱财运用在正确的地方,则钱财就不再是毒蛇,而是菩萨道上的助缘。

    二、获得财富的方法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财富,但要掌握获得财富的正确方法。佛经中对于获得财富的方法有详细的论述。

    佛陀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财富,应当首先学会一门技艺作为谋生之本。佛陀在《善生经》中告诫善生言:「先当习技艺,然后获财物。」佛陀在《杂阿含经》中也说:「始学工巧业,方便积财物。……」

    掌握一门技术,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特长。有了技术,就能够靠所掌握的技术来创造财富,维持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获得教育子女所必需的支出。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必须有一定的谋生之道,即使拥有福报,也还需要通过相应的技能才能得以实现。

    佛陀还主张一个人应当以正当的职业,以合法的手段来获取财富。所谓正当的职业,就是所从事的职业既不违反国法,也不违反佛法。佛陀在八正道中,明确提出「正命」的要求。所谓「正命」就是从事正当的职业。佛陀要求佛子在从事正命生活时,不能触犯五戒,也不能促使他人犯五戒。

    对于佛弟子所可从事的职业,佛陀在《杂阿含经》中说:

    营生之业者,种田行商贾,

    牧牛羊兴息,邸舍以求利。

    造屋舍床卧,六种资生具,

    方便修众具,安乐以存世。

    如是修善业,黠慧以求财,

    财宝随顺生,如众流归海。

    如是财饶益,如蜂集众味,

    昼夜财增长,犹如蚁积堆。

    在这段偈颂中,佛陀告诉佛弟子,可以从事种田、经商、放牧、租房,以及建造房屋和家具出售等职业。从事这些正当的职业,再配以聪明的头脑和辛勤的劳动,则财富自会与日俱增。

    佛陀反对佛弟子以非法的手段获取利益。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受戒品》中说: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商估贩卖不输官税,盗弃去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佛陀告诫从事经商的弟子,如果受持了戒律,而不按照国家法律的要求交纳国税,或者偷税漏税,将应当交纳的国税据为已有,都属于犯戒,将会堕落。

    有些职业,不—定是国法所禁的,但依据佛法,却是一种不正当的职业,佛教也是禁止的。比如从事杀、盗、婬、妄、酒等以解决生活的职业。如屠宰、渔猎,或被雇负责杀人,或制造杀生的器具等,便是与杀有关的非法职业。又如专门从事偷盗或提供卖婬处所,出售婬秽书画。或者以妄言为业,或是从事酿酒,开设酒吧等,都是佛弟子不能从事的职业。

    随着时代的变迁,佛教信徒所从事的职业也逐渐发生变化。中国的寺院也从唐代百丈禅师所提倡的农禅并重转变为农工商并行的方式。现代佛教界获取财富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比如,房租田佃、餐饮素食、佛经流通、参观门票、经忏佛事等各种不同的方式。

    三、财富的分配

    佛教还告诫人们要善于合理分配财富,以发挥财富的最大作用。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受戒品》中说:

    受优婆塞戒先学世事,既学通达,如法求财,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养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转,留余一分藏积俟用。

    佛陀认为在家佛教信徒,应当先学会通达世事,然后如法获得财富。对于自己通过辛苦劳动所得到的财富,应当分作四分来使用:一分用来供养父母妻子的家庭生活;二分用作生产事业的周转资金,以产生更多的财富;还有—分应当积蓄起来,作为不时之需。

    佛陀在《杂阿含经》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财富分配方式。经云:

    始学工巧业,方便集财物,

    彼得财物已,当应作四分:

    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

    余一分藏密,以济于贫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则将财富分为三份来支配。经中说:「一分财宝以充随日,供给所需;一分财宝惠施孤独,以修当福;一分财宝拯济宗亲,往来宾旅。」

    除了将财富作为自用之外,佛陀认为应当将财富布施给贫穷孤独的人,是修福的最好方法。还可将一些财富用于救济自己的亲朋好友,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佛教还特别提倡将多余的钱财用来布施需要帮助的人。如《优婆塞戒经·般若波罗蜜品》中说:「能善求财,得已能护,用以道理,如法惠施。」《杂阿含经》说:「居亲眷属中,嫖显若牛王,各随其所应,分财施饮食,寿尽而命终,当升天受乐!」

    佛教认为,将多余的财富作布施供养,不仅利益他人,也是给自己和众生种福田。佛教认为布施供养有三种福田:

    「一恩田」,对于父母、师长、和尚、阿阉梨等,于己有恩德之人,能知恩、感恩、报恩,可生福德,如田地之能滋生长养谷物,故称「恩田」。

    「二敬田」,对于佛、法、僧三宝恭敬供养,由恭敬而生无量之福,如田生谷物,故称「敬田」。

    「三悲田」,以悲愍之心救助贫困,则能得无量之福。因此,有财富要布施供养,种三种福田,福报则生生世世永远享之不尽。纵然世界毁灭了,福报也不会毁灭。诸佛菩萨福报之大不可思议,原因就在此。

    四、财富的经营

    财富作为身外之物是变化无常的,如果不懂得经营管理,就会减少乃至失去。因此,佛教将经营财富作为保持财富的重要方式来加以强调。在经营财富上,佛陀告诫信徒应当守护财富。如《杂阿含经》中说:

    佛告婆罗门: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何等为守护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谷,方便所得,自手执作,如法而得,能极守护,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不分失。不善守护者亡失,不爱念者辄取,及诸灾患所坏,是名善男子不善守护。

    佛陀认为,自己辛勤劳动所得的果实,应当好好加以守护。不使财物因为各种外在的原因而失去。

    佛陀告诉佛子,对钱财的使用应当不要过于悭吝,被讥为饿死狗、守财奴;又要量人为出,不可过分耗费,而致家庭经济日渐困难。不但平常费用,要有节度,就是供养三宝,也—样的要量人为出。虽然信心恳切,乐意施舍,如由此而引起家庭经济的困窘,也会发生障碍的。《杂阿含经》中说:

    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为优钵昙花,无有种子,愚痴食欲,不顾其后。或有善男子财物丰多,不能食用,旁人皆言是愚痴人,如饿死狗。是故善男子所有钱财,能自称量,等人等出。

    佛陀还告诉佛子,为了经营好自己的财富,还要防止「六损财业」的危害。佛陀在《善生经》中告诉善生:「六损财业者,一者耽湎于酒,二者博戏,三者放荡,四者迷于伎乐,五者恶友相得,六者懈惰,是为六损财业。」

    佛陀认为,一若沉迷于以上六种行为,不仅会使自己的财富遭受严重损失,而且还会造成生病、斗争、恶名流布、人不敬信、家庭失和等损害。

    佛陀为了让人明了「六损财业」的危害,还分别就以上六种损财行为作了详细的解说。比如,佛在论述博戏六失中说:「善生,博戏有六失,云何为六?一者财产日耗,二者虽胜生怨,三者智者所责,四者人不敬信,五者为人疏外,六者生盗窃心。善生,是为博戏六失,若长者、长者子博戏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

    佛陀认为,「六损财业」无论对一个人的财富和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损害,所以佛陀特意告诉善生,一定要远离「六损财业」,避免辛苦得来的财富损失。

    佛教的这些财富观,不但对过去时代有积极意义,对我们现代人正确地获得财富、分配财富、经营财富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Q6:布施与财富的因果关系

    佛在经上常跟我们说:布施是种因——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我欢喜布施,天天舍财,我的财源滚滚而来;我的聪明,我的智慧,我没有丝毫隐瞒,我都能够传授给别人,苦难的众生他需要帮助,我全心全力帮助他。你看我这一生不生病,为什么?我每个月都到医院去布施医药,我医药费布施光了,我不能生病。 苦难的众生他需要帮助,我全心全力帮助他。你看我这一生不生病,为什么?我每个月都到医院去布施医药,我医药费布施光了,我不能生病。

          这就是法布施,愈施愈聪明,愈施愈有智慧。

         财富由布施福业而来,说到财富,简单的说,一切都从布施福德而来,从布施业因的感果得来。我们所有的财富------佛说:这是依我们自己所积的福德得来的。在过去世中,如造作了很多福业,那么现在就有富有的享受。反之,便只有小小的福报,甚至穷困到无以为生。所以过去世的福业,决定了我们现在的财富与享受。   

          佛教导我们,命中有财富,应该去积功累德,以此财富去修无尽的财富;有智慧,应以智慧布施、奉献、供养一切众生,会得无尽的智慧。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常行布施就能富足,要懂得布施。你要是真的会布施,热心的布施,无条件的布施,你的福报可不得了,你命里头的财富倍倍在增长,你的财就愈发愈多。

           我们施出去得越多,得到的也越多。也许这就是那条宇宙公理:“如果你想接受,就必须先要给与”。因为只要我们坚持分享,我们就会打开宇宙的慷慨之门,并吸引富足的洪流流向我们。

      布施,而不要期待回报,但是要坚信:回报一定会从某个地方来到你的面前,并且回报的数量会超过你的施予。财富乃是修财布施而得之果报,佛劝众生广种福田,即是修福。布施给那些帮助你触及你的精神世界的人们。布施给那些启发过你,服侍过你,治疗过你,爱过你的人们。

         财布施的果报是富贵,你财用不缺乏。你有财富,钱能用在社会上,用在大众上,你的福报是无有穷尽,这是大智慧,这是真正会用钱如果你念头一转,决定不为自己,为一切众生,那你的生活就会很快乐、很美满、很有意义   、很有价值。  

           如果你不肯布施,处处为自己着想,这是折福——损自己的福报。纵然在这一生当中,你还有那么一点福报,那是过去生中残余的福报,福报享尽了你必堕三途。  念头一转,你走的是菩萨道,走的是成佛之道;转不过来,你是六道凡夫,你还要继续搞六道轮回,还要继续去受苦,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的。

      福中有慧,慧中有福,叫中道。真正的福慧,决定是真诚心,有一丝毫欺骗众生心,福慧都没有了。今后用真诚心对待一切众生,立刻就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佛菩萨护念你这个真心、真诚。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一个恶念都不生,来生就有大福报。这一生晚年福报亦会现前,你修积的太多、太厚,不等来生受福,这一生就现前。福决定是从善心、善行修积来的,要深信不疑。业障忏除后,积功累德。断恶修善,善不修不能成就真实福慧。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凡福充满。

    如果你身陷债务问题, 可加V信邀您进负债翻转公益群,已为数万深陷负债的个人和企业,解决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