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纳维网 > 生肖运势 > 易经易数原理,易经的数学原理及应用

易经易数原理,易经的数学原理及应用

内容导航:
  • 问下易经六十四卦是怎么算出来的,演变出来的规律
  • 赵培山:用二进制数理逻辑思维诠释易经六十四卦原理
  • 易经有什么科学原理吗
  • 《易经》的三个内涵:理、象、数
  • 什么叫象数
  • 周易的象、数、理各是什么意思?
  • Q1:问下易经六十四卦是怎么算出来的,演变出来的规律

    首先有八卦:
    乾qián、坤kūn、震zhèn、巽xùn、坎kǎn、离lí、艮gèn、兑duì。
    亦称经卦、单卦、三爻卦、小成之卦,由阳爻“—”、阴爻“- -”排列而成,是由三个爻自下而上排列而成的记号。有的人亦用汉字“三求平未,斗非半米”来记八卦符号。
    将两个单卦上下组合,即为六十四卦中的一卦,称重卦。

    Q2:赵培山:用二进制数理逻辑思维诠释易经六十四卦原理

    用二进制来表示《易经》的卦象之后,《易经》就有了现代数学表现形式,卦序也有了统一的标准格式,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建立起卦象与卦序之间的关系,使《易经》从原本杂乱无序的混沌状态走上了有章可循的高度有序状态。这让我们认识到,传统的《易经》卦象有着二进制的所有特征,是二进制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果说现代的社会是数字化的信息社会,那么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运用《易经》观察分析事物发展趋势和判断推测变化结果的过程中,早已把天地宇宙、万事万物数字化了。《易经》 六十四卦的二进制卦序图的产生应当说是《易经》观念上的彻底突破,也是一次质的 飞跃。它让《易经》卦象真正拥有了数的概念,实现了卦的象与数的有机统一,为走向现代科学殿堂打开了通道,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会是玄学与哲学,易学与科学高度融合的时代,如何分一份羹,要看高度融合的结果。

    Q3:易经有什么科学原理吗

    易经其中一部分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是先人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年代久远,其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需要辩证的去对待。

    易经易数原理,易经的数学原理及应用,第1张

    《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其是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哲理性很强的著作。

    扩展资料:

    一、《易经》与《周易》

    1、很多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如《周礼‧春官‧大卜》所说:“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2、按照南怀瑾先生的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周易》相传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有部分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二、《易经》的历史地位

    1、《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2、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3、《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易

    Q4:《易经》的三个内涵:理、象、数

    变易 简易 不易 属于认识论;理、象、数三个法则、属于方法论的范畴。

    以现代的观念而言,理是属于哲学的,宇宙间万事万物既都有它的理,也必有它的象;反过来说,宇宙间的任何一个现象,也一定有它的理,同时每个现象,又一定有它的数。

    ~理:是原理,虚不可见的底层主宰;理:是抽象的,比如万有引力,你不知道他为什么(相对论之前),但是却百试不爽,同样周易里会有一种理在里面,比如水满则溢,否极泰来等;理: 抽象的,本质的东西;理——存在的道理。

    ~象:可见的,有形的展现;象:是一种状态描述,泽灭木,想想都不是好事;象: 表现出来的东西;象:表象,表现的形式。

    ~数:对象的计量,对比;数:是推理的必须要素,阴阳相搏,1:5还是3:5必然情况是不同的;数: 物理属性;数:推理,运行的公式(即内在的规律)。
    易经道理看人生,一举一动都是相对的。人事物理都一样,离不开宇宙这个大原则!《易经》也分易理之学和象数之学。易理是人文文化部分,主要解释人生哲理。象数部分涉及到星象学,是一套非常复杂的天文学系统包括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从繁到简变成了一般人都能懂得的抽象学。后人就以为是江湖术士 实际上江湖术士这套,基本上有其最高深的文化做背景。滥竽充数的人多了,使得一知半解的去随意解释出书。就使得否定的人也会比较偏激!所有的知识体系不懂得并不代表没意义!如果没有深入研究就轻易下定义否定,那才叫。

    Q5:什么叫象数

    象数从汉代孟喜、京房、郑玄等人以象数解易开始一直到现在普遍认为:象数,乃易学术语,是《易》的组成要素。在《易经》中“象”指卦象、爻象,即卦爻所象之事物及其时位关系;“数”指阴阳数、爻数,是占筮求卦的基础。

    但汉代以前《易经》中的“象”乃是指“典型的事情”。见《易经·系词上》:“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翻译成现代文既是:“所以那些象,是编纂《易经》的圣人有介绍天下实际情况的办法,他打算将天下众多实际情况中的典型的人或事在经文中介绍,进而类比这些典型选择其中最适宜的事情,所以称这些被选中的典型的事情为象。”;“数”是读上声“数shǔ”即“数说”(一件一件地说)的意思。此观点有《左传·僖公十五年》中有关“象数”的段落为证。现翻译如下:


    《左传·僖公十五年》龟⑴,象⑵也;筮⑶,数⑷也。物⑸生⑹而⑺后有⑻象,象而后有滋⑼,滋而后有⑽数。先君⑾之败⑿德⒀,及⒁可⒂数乎?

    【译文】龟甲上的文字记载的都是典型的事情;蓍草产生卦,写在卦、爻下的文字是将这些典型事情一件事一件事地加以说明。众人生活在一起以后就会产生典型的事情,有了典型以后就会呈现典型的事情逐渐增多的情况,典型的事情逐渐增多以后只能一件事一件事地说明。前代君主他败露的品行。能与好的数说相比吗?

    【注释】⑴“龟”文字。《康熙字典》《玉篇》:文也(文字)。


    ⑵“象”典型的事情。《易经·系词上》:“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形:通“型”。模型;楷模;典型。)

    ⑶“筮”古代用蓍草的一种活动。《说文》:“筮,易卦用蓍也。”

    ⑷“数”shǔ《汉语大词典》数说,一件一件地说。《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孔颖达疏:“数,说也。”

    ⑸“物”人,众人。《左传·昭公十一年》:“晋荀吴谓韩宣子曰:'不能救陈,又不能救蔡,物以无亲。’”

    ⑹“生”生活。《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⑺“而”表示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⑻“有”发生,呈现,产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遂袭我高鱼,有大雨自其窦入。”

    ⑼“滋”增长;增加。《左传·僖公十五年》:“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数。” 孔颖达 疏:“既为形象而後滋多,滋多而後始有头数。”

    ⑽“有”副词。只有;只好;只能。《战国策·赵策三》:“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

    ⑾“先君”前代君主。《诗·邶风·燕燕》:“先君之思,以勗寡人。”

    ⑿“败”败露。 汉荀悦 《汉纪·昭帝纪》:“会盖主舍人父燕仓知其谋,以告大司农杨敞 …… 燕王闻之,谓相平曰:'事已败,遂发兵乎?’”

    ⒀“德”道德,品行。《荀子·王制》:“无德不贵,无能不官。”

    ⒁“及”比得上,能与……相比。《战囯策齐策》:“徐公何能及君也?”

    ⒂“可”善,好。《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Q6:周易的象、数、理各是什么意思?

    自古以来,《易经》研究可分为象、数、理三门学问。“象”指表象、卦象。上至天地日月、水火星辰,下至飞禽走兽、人类社会,通通可被阴阳八卦所“象”化。世界的运动规律,被生动地描述成卦象之理。“象”是易学构成的最基础层面,是“数”与“理”所依赖的基础。 “数”与“理”则是“象”的应用。“数”指术数,包括等,是易“象”在预测学上的应用。它试图以象理推演和预知世界,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理”指义理,是易“象”在哲理上的应用。它通过易的架构来讲道德伦常、品性修养等,以达到升华智慧、完美人生的目的。也可以这么总结:“象”注重自然规律,“理”注重社会规律,“数”注重预言。“象”学本来是三学的基础,但在孔子后,尤其是经历了焚书坑儒和王弼扫象的重拳之击后,已经奄奄一息。清朝康熙皇帝在《周易折中》的序中曰:“易学之广大悉备,秦汉而后无复得其精微矣”。《周易折中》曰:“自孔子既没,易道失传,义理既已差讹,图像尤极渺茫。”这里所说的“图像”,就是“象”学。“极渺茫”几字,道出了“象”学的失传。在“象”学两千年来精华尽失的同时,“数”与“理”倒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数”学上发展出了八卦预测学、梅花易数、六壬预测、四柱命理、风水学等应用学科。“理”学则在程颐、朱熹等大学者的努力下,登上了思想的光辉顶峰。“数”学与“理”学虽繁荣一时,但都离不开“象”学的基础。“象”学的枯萎,架空了这两门学问,直接影响到它们的长远发展。试问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又何以有大成就?所以,修补“象”学是当务之急,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