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纳维网 > 生肖运势 > 今天谈谈今天用干支纪年法落款,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日

今天谈谈今天用干支纪年法落款,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日

内容导航:
  • 请问,书法落款怎么写啊。
  • 天干地支如何计算
  • 古代的纪年法
  • 辛丑年是哪一年?
  • 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为什么每个轮回只有六十年?
  • 干支是怎样纪年的?
  • Q1:请问,书法落款怎么写啊。

    书法落款分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



    如果是毛笔书法,落款一般采用传统格式。落款可以有上下款。常见的只有下款,格式为:
    时间(一般不用公历)+(%地点)+作者+(敬)书。如:“癸卯春月于古风堂XX敬书”。
    在传统书法落款中,日期用干支纪年,月份按阴历,写雅称,一般不具体到某日。如果是硬笔书法,横排书写的情况,可以按现代格式:二零二三年X月X日XXX书。如果是竖排,也应该是按照传统格式。

    今天谈谈今天用干支纪年法落款,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日,第1张

    Q2:天干地支如何计算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Q3:古代的纪年法

    按照皇帝名号纪年,比如康熙元年,康熙2年,然后到驾崩,下个皇帝是雍正,雍正元年。还有古代的天干地支表,每60年一个甲子,然后重新纪年,比如庚子年

    Q4:辛丑年是哪一年?

    “辛丑年”是我国传统农历中的称呼,属于干支纪年法的范畴,要解释清楚“辛丑年”是哪一年的问题,我们需要现了解一下干支纪年法的一些知识。

    干支纪年法

    所谓的干支纪年法,就是用天干和地支来纪年。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两两组合,就是干支。

    十天干、十二地支相互搭配的话,按理说应该有一百二十种组合,但因为两组都是偶数,而每过一年,天干和地址都要后移一位,这样一来就只有奇数位的天干和奇数位的地支搭配,偶数位的天干和偶数位的地支搭配,就只剩六十种了。

    显而易见,干支纪年法中最开始第一年就是“甲子年”,而“辛丑年”则是第三十八年。因为一共有六十种组合,所以传统中又有“六十年一甲子”的说法。

    传统农历和公历

    弄清楚了干支纪年法的基础,我们再来对应解释“辛丑年是哪一年的问题”。那今年来说,今年是庚子年,在天干中,庚后面是辛,在地支中,子后面是丑,庚子后面自然就是辛丑,也就是说,明年就是辛丑年。

    那么根据前面的描述,无论是往前还是往后,每隔六十年,就又是一个辛丑年。以此类推,1901年、1961年、2081年,都是辛丑年。

    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只是一个粗略的对应,并不完全准确,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农历年和公历年的差别。所谓农历年,就是正月初一到大年三十这一段时间,而公历年则是1月1号到12月31号这一段时间,这两者并不完全相同的,往往会差一个月甚至两个月。

    至于辛丑年发生过什么大事,最著名的当然就是清末的《辛丑条约》了,它的签订,代表我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Q5: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为什么每个轮回只有六十年?

    对于这个问题,在此我个人用分开两点来说明。

    一、我们知道十天干的排列顺序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十二地支排列顺序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甲子则是由这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组合而成的。

    通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排列顺序,我们知道天干“甲”和地支“子”都是排在第一位,因此我们都应该以这两个的组合为标准作为出发点,也就是六十甲子干支组合中的第一个“甲子”,而从常人的观点来说,天干地支从开始到结束的组合必须重新回到原来起始的位置(第一为大)才算是一个轮回,我们依照这种观点依次排列下去最后就明白,要回到第一个甲子刚好是60年(一轮回),所以才称60年一甲子。

    二、用60甲子中“空亡”来说明

    这里的“空亡”是指六十甲子旬中十天干在和十二地支搭配之下,最后没有搭配上的两个地支则为“空亡”,这里拿六十甲子旬(共六组)来说明一下,我们知道六十甲子中第一组“甲子”旬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十天干依次排列下去是不是有地支“戌亥”没排上,所以“戌亥”就是“甲子旬”这一组的“空亡”,其它组依照这种方法也可以得出“空亡”的两个地支,即“甲戌”旬中“申酉”为“空亡”,“甲申”旬中“午未”为“空亡”,“甲午”旬中“辰巳”为“空亡”,“甲辰”旬中“寅卯”为“空亡”,“甲寅”旬中“子丑”为“空亡”,这样六组中“空亡”的两个地支就全部出来了,在此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所有“空亡”的地支刚好是十二个(一轮回),而且这十二地支的顺序则是从最后一个“甲寅”旬的子丑逆向“甲子”旬的戌亥。

    通过以上结合分析,我们就知道这其中的一个现象,即一甲子(60年)的轮回又是六十甲子“空亡”中十二个地支的一个轮回,所以这就是为何60年为一甲子的原因,可以说这也是其中所存在的规律,同时也算是古人的一种智慧。

    Q6:干支是怎样纪年的?

    干支(gānzhī)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分析如下:

    1、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天干和地支这样组合完,开始新的一轮时正好是六十年,所以是六十年一个轮回。

    扩展资料

    干支纪年传说出自黄帝时代。实际是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以后。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岁星纪年,  岁星是颗真实的天体所以用岁星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

    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岁星约85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刘歆提出)。此时,干支纪年也有使用,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

    由此知,西汉时期的干支纪年存在与太岁纪年转换的一些混乱。到东汉时,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在太始二年表面一样。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从此干支纪年固定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未再混乱。

    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日的表现方式起源于夏代,商周沿袭,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牛骨残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干支纪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