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纳维网 > 吉日查询 > 中国民间节日清明节习俗 清明与寒食的风俗活动

中国民间节日清明节习俗 清明与寒食的风俗活动

清明节即将到来,不少人等待这个节日已经很久了,是为了祭奠亲人,也是为了缅怀英烈,虽然什么时候都可以前往进行,但是清明的时候意义更大。那么,中国民间节日清明节习俗是什么?清明与寒食的风俗活动有哪些呢?和四象星座网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中国民间节日清明节习俗

清明是传统节日,但有两层意思:一指节气,二指节日。古人把一年分为24个节气,便于安排农事,清明在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淮南王·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岁时百问》又解释说:“万物长生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清明。”在明清时期,福建还有大清明与小清明之分,《闽小记》说:“闽人以三月为小清明,八月为大清明。”

中国民间节日清明节习俗 清明与寒食的风俗活动,第1张

清明与寒食的风俗活动

清明与寒食难分,前后还有扫墓、荡秋千、蹴鞠等习俗活动。

1.寒食。

清明前-天或前二天为寒食节。其与清明节时间相近,约至唐代,日益并在一起。寒食节约源于春秋时期,相传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和小儿子奚齐,杀害了太子申生。申生之弟重耳逃离晋国,流亡在外达19年。一次在深山中饿得头昏眼花,随从大臣介子推“割股以啖”,后重耳回国当了国君,随他流亡的官吏一一封赏,“独子推无所得”而隐居绵山。晋文公回忆旧事,请他出来为官,介子推反而不见。晋文公想放火烧绵山迫他出山,子推还是不肯,以致“抱木烧死”。晋文公“哀之”,下令规定这一天禁火,吃寒食纪念他。在唐代,清明与寒食逐渐合二为一。宋时,人们则做“子推燕”(即枣馏飞燕)等食品纪念介子推。今流行清明吃青团子,也与此俗相关。

2.扫墓。

扫墓拜祖之事,先秦已有,秦汉时多在寒食节进行。汉晋之间日益推广,至唐代盛行。

唐高祖时,曾在渭阳为出征阵亡军卒举行祭奠。祭时,他赐给群臣每人一个用柳条编成的圈戴在头上。开元十二年(732年),朝廷允许百姓寒食节扫墓,并把“寒食扫墓”编入“五礼”内,成为定式。宋代宫中也举行纪念活动,命令殿内侍(太监)在殿前钻木取火,先得火者,皇帝赐绢三匹、金碗一只以示奖励。寒食前五日,南宋皇宫还发“宫人车马往绍兴攒宫朝陵;宗室南班亦分遣诸陵,行朝享礼”。

朝廷规定太学在扫墓期间放假三天,武学一天。《梦粱录·清明节》记载南宋杭州扫墓情景:“官员士庶俱出郊坟,以尽思时之敬。车马往来繁盛,填塞都门。”唐宋时期,扫墓还“焚纸钱”。

明清以下扫墓活动增多,不仅扫自己先祖的坟墓,且拜祭历代功臣,皇帝还派大臣祭黄帝墓,今清明节则为革命烈士扫墓,举行纪念活动。

3.荡秋千。

秋千,古代叫千秋,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的娱乐活动。约始于春秋时期北方民族,齐桓公北征时带入中原;又说汉武帝引进后廷,常作祈祷千秋之寿的祝愿活动,因此本名干秋。后世才称为秋干。南北朝时传入江南,《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宋时期南北均甚盛行,皇宫中的嫔妃宫女尤为喜爱。《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天宝年间,每到清明寒食节时,宫中竖起秋千架,“令宫嫔辈笑以为乐”。彩衣绣裙的宫女迎风飘扬,宛如仙女飘飘而降,唐玄宗看之入迷,称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相与仿之”。

4.蹴鞠(踢足球)与击球。

古代清明节还举行踢足球、打马球的活动,称为蹴鞠。汉代足球壳是充毛的,唐代的足球发展为充气,增加了球体的弹性。宫廷内多由宫女踢球,如踢进球,有钱奖赏。军队也举行蹴鞠,以此习武娱乐。唐代玄宗就是一位打马球的能手。打马球,古称“打球”或“击鞠”。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嫁给吐蕃国王。吐蕃派专使迎亲,还带来球队与唐代皇家队比赛。赛初,唐输了,改派李隆基(登位后即玄宗)等四人入场,转败为胜。1956年在西安大明宫遗址还出土了一块石碑,上刻“含光殿及球场”等字。1971年陕西章怀太子墓中发现一幅打马球的壁画。

此外,还有拔河、斗鸡等活动。

结语:以上是四象星座网小编整理的“中国民间节日清明节习俗,清明与寒食的风俗活动”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